第八十七章 家书
林雀青捧着诰敕文书,眼中异彩连连。o?第$¥÷一?看>*书#¤?网?!D `?3首?发(|
程知意眼中闪过艳羡,“七品,真真了不得,以后你就是我的上官了。”
她只得了九品采女的身份,负责准备采桑事宜。但这也算不差,因为更多的女使没有得到品级,与寻常的宫女无异。
周宝仪也来祝贺,还带了礼物,“林姐姐,这回你可要请客的。”
林雀青面带笑容,“这是自然,明日休沐,我们一起到外面去。”
几个人手拉着手,看起来亲热不已,欢声笑语传到外面。
有的人听到,几乎咬断了舌头。
夜幕降临,林雀青坐在窗台前,松枝给她梳头发。
油亮乌黑的头发瀑布般倾泻下来,松枝手拿篦子从头梳到尾。
“小姐,您得了诰敕的事要告诉老爷吗?”
松枝眼底带着喜悦,这可是光宗耀祖的大喜事,如果老爷知道一定会对小姐更看重一些吧?
林雀青面前摆着一封信,神色淡然,“没有必要,下个月他就到京城来了,到时候他自会知晓。”
林千里托人送来家书,说了两件事,一件林冬进京,要她照看妹妹;一件就是要她找机会面见贤妃。
林家的彩绸出了问题,如今暂时压了下来,但仍有隐患,若被人追究下来,林家的生意遭受巨大的损失。_x¢i\a·o_s/h_u/o?g*u.a′i`.!n~e`t\
彩绸生意是林千里的根基。
这些年,他借着彩绸在京城中上下打点,形成了一道隐秘的关系网。
这种关系网看似只是普通的买卖关系,似乎没有多大的联系。
但有时候,往往是这种不起眼的关系能起到让人意料不到的结果。
月色中,林雀青站在栏杆外,望着天上的月亮。
马上就要入冬,天气转凉,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冷霜,月色朦胧起来。
站在阁楼上,望着栏杆下,下面是一方池塘。
银色池水倒映着朦胧的月亮,旁边围着桑树,桉树,还有落了叶子的海棠树。
白日大喜,此刻她心中陡然生出一股寂寥。
前世的时候,她真心把林千里当爹。
因为他会对着她笑,会对她说关心的话,问她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这些都是她没有从母亲身上得到的。
那时候,她甚至觉得,爹比娘好。
现在想来,前世的想法何其可笑。
母亲虽然不曾给予她温情,却也不曾利用她,逼迫她。
林千里言语慈爱,背地里却把她当工具。&{看@?书?|屋?? ˉ!无错?})内¢?\容¢?
这样的父亲,这样的母亲,她怎么会摊上这样的父母?
林雀青觉得自己的心是空的,活了两辈子,她竟从来没有得到过真情。
松枝在里间打着瞌睡。
林雀青想,松枝大概对自己有几分真心的吧。毕竟,自己对她也算不错。
主仆之间的真情。
晏观呢?林雀青嘴角划过一抹弧度。
时间过了这么久,她还是没能习惯他的新身份。
三皇子?
怎么就是皇子了呢?
谢观钰,这个名字听着真怪。
从王玉瑶的事情上就能看出,谢观钰在京城的处境不好。
听说,因为谣言的事情,皇帝罚他在华盖殿跪了半天。
仅仅一些莫须有的流言,未曾查证就对皇子施加惩罚。
这样的皇帝,与林千里有何区别?
这厢林雀青想着谢观钰,远在京城郊外,谢观钰也望着天上的月亮,想着林雀青。
两人不在同一处,却看着同一个月亮。
凌七抹了一把脸上的泥土,抬眼看见不远处石头上,过去精明睿智的主子这会儿望着月亮,脸上带着让人看不懂的笑。
心里叹了一口气,认命的继续往下挖。
“主子,坑挖好了!”
谢观钰从石头上跳下来,看着巨大的深坑,满意的点点头,“把东西放进去吧!”
凌七深吸一口气,纵身一跃,跳出坑外,没一会儿扛着石头过来。
石头上刻着几个金色古字,旁边还画着吉祥的图腾。
把石头放进坑里面后,开始填土。
就这样折腾了大半夜,谢观钰看了看四周,“做个标记,别回头让人找不见!”
凌七拎着锄头在旁边一块巨石上刨了一个八字纹路的坑。
心底腹诽,主子做事真是越发让人看不懂了。
晏贵妃逼婚,他埋石头做什么?
前几天,晏贵妃给皇帝吹耳旁风,让老皇帝把晏家的表小姐指给主子做正妃。
老皇帝对晏贵妃本就有几分愧疚,心有意动。赐婚的圣旨随时都会下来。
凌七替谢观钰操碎了心,谁知道主子竟然大半夜不睡觉,带着他来宣公山埋石碑。
想到石碑上的字,凌七闭紧嘴巴,心中却忍不住生出敬服。
一个月后,皇后的生辰宴。
京城外的宣公山忽然降下一道惊雷,将一块巨石劈成两半。
山下的村民在巨石底下挖出一块石碑,石碑上刻着几个奇怪的字。
这件事在民间传为奇闻,很快又传入宫中。
京兆尹带着衙役到宣公山上查看。
到了地方,山上人来人往,许多百姓甚至在四周设下香炉祭拜。
京兆尹魏大人今年三十岁,也算见多识广。
看见这一幕,直觉有人在此地作怪。
他越过百姓,走到中间,入目看见一块三尺高的石碑,上面用古字篆刻四个大字“国泰民安”!
他暗中咬了咬牙,面上却一副喜色,“快,备马,本官要进宫,‘国泰民安’,这是天降祥瑞啊!”
可不是天降祥瑞,管他谁弄出来这种事,反正他要升官了!
皇帝听到京兆尹的禀告,立刻命人把石碑运送宫中。
石碑不算大,一辆马车就已经足够安稳送入宫中。
但皇帝却派出来三十辆马车,一辆巨型车架。
八百名禁卫军浩浩荡荡往宣公山而去,沿街的百姓纷纷围观。
“听说有祥瑞!”
“有人在宣公山挖出来石碑,说是皇帝治国有功,天降祥瑞!”
“大喜,看来明年一定能风调雨顺!”
整个京城,不管是百姓还是官员都在议论祥瑞的事情。
就连宫中的妃嫔,在拜见皇后的时候说起祥瑞石碑。
她们年轻的时候针锋相对,什么招数没使过,所谓祥瑞也不是没做过。
宣公山上的祥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