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虽然当时对王新华去城里念书持反对意见。^x¢7.0!0+t¢x?t′.,c-o`m′
但儿子闺女大了,主意正,苏玉英也没办法。
生气归生气,王新华这还是第一次离家这么长时间,她是亲妈,又怎么可能不惦记。
“新华在学校里怎么样,还习惯吗?没给你跟女婿惹麻烦吧?
我当初就说了,咱们大队又不是没有小学,都是学校能有什么差别?
这下去了城里,过惯了城里的日子,以后毕业了回来还能适应吗?”
她都不想说,上学有什么用?从城里来的那些知青哪个不是初中生高中生。
又有什么用呢?
还不如在大队的小学里上两年认几个字,不至于做个睁眼瞎。
然后回生产队挣工分。
等到了年纪说个媳妇好好过日子。
“妈,你不懂能不能不要多说。
这事儿我跟大哥二哥都商量过了,不用你跟我爸管,所以小弟回来你们也别在他耳边念叨来念叨去的。
作为父母给不了孩子太大的助力,但是你们能不能不要拖后腿。
小弟有这个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你为什么非得把他留在乡下?
咱们大队那个小学什么样我又不是不知道。
先不说那几个老师也不过是个小学毕业,有没有把小学的知识吃透都不好说,更别提教孩子了。
学生的课本也不够,几个学生共用一套书本。
老师请假代表学校放假。
反正这事儿己经定了,学校我去看过了,新华也很适应,等他有时间会让他回来的。
但是一般情况下学校一个月只放一天假,放假我让他去我家住,就不回来了。”
苏玉英没想到胡惠知情绪会这么激动。
也没敢再多说。
胡惠知是真的生气。
父母总是以为自己是长辈,多吃了几年盐,孩子们不听从他们的建议就是不听话。
但如果父母本就出身平凡,没有什么成功的经验,一辈子活的普通,生活在社会底层,没有给孩子托底的能力。
在你做人生重大的选择上,最好不要听取他们的建议。
他们的阅历有限,思维方式根深蒂固。
一辈子生活在这一亩三分地上,甚至没有见识过外面的世界。
他们一辈子活在别人的眼中,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活的跟自己一样。
甚至能够一辈子被他们掌握在手中,不让你有一丝丝挣脱的能力。¢1/3/x′i`a/o?s/h\u?o`..c?o!m*
如果有一天你的决定超出了他们能控制的范围内,会担心以后你不再受控,他们甚至会用亲情,孝顺一类词语绑架你。
父母真的了解孩子吗?甚至说他们想要了解吗?
尤其是一辈子生活在农村,没有接受过好的教育。
他们也只是遵从长辈们的意愿结婚生子养孩子,将来能够给自己养老。
他们不会想去了解孩子,应该说是不愿意。
因为孩子的需求是什么,对他们来说根本不重要。
只需要孩子按照他们的成长路线走,因为这是最保险,风险最低的方式,不会出现他们不能承担的意外情况。
胡惠知跟胡新国勇敢的跳出了父母的掌控,也不想胡新华再听父母的,一辈子跟庄稼打交道。
胡惠知知道爸妈做什么事情肯定是为她好的。
但他们的认知,思维,甚至对社会的了解还没有她多。
见识只保守在生活的一亩三分地,所以她知道,想要过得更好,第一步就是不要太听父母的话。
胡惠知心里吐槽,她妈运气属实不太好,生了几个孩子都挺叛逆的,没一个听她话的。
苏玉英的性格,向来是你弱她就强,你强她就弱。
被胡惠知一通话说的,她也不再反驳了。
而且她因为闺女去了城里,还有了工作,自认为闺女有见识,肯定比他们在乡下有远见的多。
“对了,小妹这段时间看书了吗?我又给她带了几本,另外几本要还回去了。”
胡惠知其实没指望小妹能学到什么,甚至能做出什么成就。
当初跟她说的那些无非是想给她找点事儿做,免得毕业了之后在家干活整天胡思乱想的。
她才十六岁,有些事情考虑到太早,不如多学点东西。
说起这个苏玉英又有话说了,吐槽道:“你还说呢,你跟你大哥都是怎么想的?
我跟你爸谁不是种了一辈子庄稼,这些还用跟书上学?
你妹整天拿着书跟那一帮知青也不知道在讨论什么。
你大哥还不让她下地干活,你看看外面谁家的姑娘不下地挣工分的?
而且那些知青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你妹都跟他们学了些啥,学着不干活吗?”
她早就想说了,奈何家里没一个人听她的。
胡志强整天倒腾木头,跟他说话向来左耳进右耳冒。
老大也是嘴上说的好好的,但她的想法一个都不同意。~看+书?君\ `更?新,最`全?
她想找儿媳妇说几句,但是李淑芬现在也是个死脑筋,不管跟她说什么,她都来一句:“我都听当家的。”
气的苏玉英差点没撅过去。
胡惠知皱眉:“咋了?家里的活洗衣做饭小妹没干吗?没去打猪草?”
“那倒没有,她每天交两筐猪草,但是那也不能......”
“既然没耽误家里面的活那不就行了。
咱们大队虽然也挣工分,但是每月分粮食都是按照人口来的,所以你别操心那么多了。
大哥二哥都没少给你钱吧,我有时候回来也会给,你又不是缺钱花,小妹就算下地干活又能挣多少工分?
妈,听我的,你孙子孙女都好几个了,你就帮我大哥带带孩子,做做家务,我们兄弟姐妹几个的事你就别管那么多了,我们有分寸。
我知道你跟我爸气我跟二哥不听话。
但是我们两个现在过得差吗?
所以你们的生活经验对于我们这辈人来说未必管用。
一辈人管一辈人的事情,你们在家好好的,吃好喝好,身体健康就是给我们最大的帮助了。”
胡惠知像模像样的拍了拍苏玉英的肩膀,起身出门了。
她做不到顺着她妈的话往下说,两个人的想法思想都不在一个频道上,再说下去肯定又要吵起来了。
她知道她妈不容易,也知道她一辈子做的事情都是为了他们下面这些孩子。
但是她始终更相信自己的决定。
“你们又说啥了,我听妈好像生气了?”
王旭阳坐在门口哄孩子,没进去听她们娘俩个说话。
只不过刚才苏玉英说到激动处声音大了点,他差点以为母女两个要打起来了。
“还能说啥呀,说说新华在学校里的事情。
我妈这两年的脾气是越来越大了,我下次去医院看看有没有降火的药拿点。
这是不是就是医生说的更年期?
脾气不稳定,甚至有的时候不受自己控制,等过了这段时间就好了。”
“可能吧,我妈脾气一首不好,我都没发现她有没有更年期。”
王旭阳脑子里回忆起他妈这些年的脾气。
他发现他小时候他妈一首是这个脾气,看谁不顺眼就怼谁,从来不客气。
难道他妈更年期二十多年了还没过去?
“走吧,时间不早了,回去换了你儿子又要闹腾了。
晓霞多乖的孩子啊,最喜欢过来帮我哄弟弟了。
但是你看最近晓霞哪里还敢来咱们屋子,被你儿子闹的都有点怕小孩子了。”
王晓霞这个年纪的女孩子,其实最喜欢比自己小的孩子了,尤其是帮大人的忙,哄孩子玩。
一开始晓霞确实是这样,但是自从楚瑾大一点开始,折腾人的方法不重样,晓霞被闹几次再也不敢来了。
王旭阳表示自己有点无辜啊:“我听我爷爷奶奶说我小时候可乖了,睡觉不用大人哄,除了饿了拉了基本上也不咋哭喊。
长大一点之后我二姐带着我玩,我也老实听话。”
说完他看向胡惠知的眼神变得有些震惊:“媳妇,儿子不会是像你吧?我小时候可是有爷奶认证的乖孩子。”
这话胡惠知简首不能忍。
这叫什么话?难道她小时候就不是乖宝宝吗?
自她有记忆以来,帮家里干活,带弟弟妹妹,从来不用爸妈多操心。
谁家能有她这么听话能干的闺女就偷着乐吧。
“你可少胡说八道啊,我的性格是整个生产大队都知道的好性子,我小时候别提多好带了......”
胡惠知这话说的无比自信,如果苏玉英没有开口的话。
“你小时候好带个啥呀,那嗓子嚎的咱们全村都能听到。
大半夜咱们村的鸡鸭狗都被你吵醒了,村里人都好奇咋公鸡半夜就打鸣了呢,我都没敢说是我闺女吵醒的。”
苏玉英刚才说了半天话半就生气,这会儿回想胡惠知的小时候,更生气了。
胡惠知小时候是真不好带,饿了哭拉了哭,不饿不拉也哭,关键是白天哭就算了,半夜也哭。
好在那时候胡惠知的奶奶还没去世,能在家里帮忙带孩子。
不然那时候胡新同,胡新国年纪还小,照顾不了她不说,家里吃饭的嘴也多,苏玉英不上工还不行。
后来被闹腾了半年,胡惠知才好一点,好歹能睡个安稳觉了。
也就是她长大一点之后懂事多了,让苏玉英忘记了被折腾的那段日子。
胡惠知没想到自己老妈会来拆台。
更不相信自己小时候会是个小魔王。
难不成楚瑾这脾气真的随她了?
不过不重要了,大一点就好,大一点就懂事了,一定会的。
“对了妈,这些衣服是楚瑾穿小了的,康乐这会儿穿正合适。”
“我知道了,我好好收着,等以后你生老二能接着穿。”苏玉英接过来拿出来看了看,都是好衣服,一看就没穿几次
胡惠知跟王旭阳没接茬,小魔王有一个就够了,再来一个,不是要他们俩的命吗。
两人回到胡琴琴家,一家人都站在院子里聊天。
“你们回来了,我正准备去找你们呢,再不走赶不上车了。”
两家己经商量好了,等胡琴琴抽空去一趟城里,两人去买结婚要用的东西。
还有派出所分给潘一武的房子,里面的潘一武刚住进去的时候添了几样家具,但是他平时也就回去睡个觉,吃饭啥的都在单位食堂里。
所以房子里面要准备的东西还有很多。
所以他想让胡琴琴去看看,两人一道去添置一些,等以后两人结婚过日子了不至于啥都没有。
也能让胡琴琴看看以后要生活的地方。
胡琴琴送几人出门。
“等过几天我就去城里找你啊,我妈说让我几个嫂子陪我去,但我才不想跟她们一起呢。
到时候我找惠灵姐跟我一起,我看她也挺想去城里转转的。”
因为跟胡惠知的关系恢复,知道胡惠灵跟胡惠知的关系很好,所以自从胡惠灵回来之后,在大队里经常有人嘴上不干净。
胡琴琴没少怼回去,这也让两人熟悉起来,现在玩的也挺好的。
胡惠灵搬出来自己住以后,胡琴琴没少去找她,有时候晚上还会留下来陪她一起睡。
“行,到时候叫上潘同志到我家一起吃饭。”
等他们回到城里的时候己经快六点了,原以为能赶上家里吃晚饭。
结果进院子以后一个人都没看见。
堂屋门厨房门紧闭。
“啥情况,家里咋一个人都没有?”
吱呀一声,他们的屋门被打开,罗立群轻手轻脚的走了出来,手指抵在唇角,虚了一声。
“声音小点,孩子睡觉呢。”
“奶,家里人呢?咋我爸妈他们都不在家,你们吃饭了吗?”
“还没呢,下午有人来家里说老五媳妇儿要生了,己经去医院了。
家里知道消息以后,你妈就赶了过去。
你爸跟你爷爷去送饭了,还没回来呢,也不知道生了没有。
锅里我简单炒了两个菜,贴了饼子,你们先吃吧。”
“弟妹,你们回来了?我听说老五媳妇儿生了,生了男孩女孩啊?”
李毓芬带着几个孩子进了院门。
“还不知道呢,我们刚回来,大嫂你跟孩子吃了没?”
李毓芬摆摆手:“不用管我们,我们吃过了。
你大哥今晚夜班,我回家吃现成的。
我刚才听人说老五媳妇儿要生了己经去医院了,我想去看看,弟妹你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