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时候,有一位意气风发的秀才,踏上了前往京城赶考的艰难路途。,d,a′w~e+n^x`u¨e~t_x¨t-.\c^o`m^当他行经一座石桥之时,目光被桥栏杆上摆放的一本书吸引住了,拿起一看,上面赫然写着《天赐姻缘》西个大字。秀才心中满是好奇,寻思着不妨看看自己命中注定的妻子会是何人,便迫不及待地翻看起来。结果映入眼帘的,是自己未来的配偶竟是名为丁秃女的女子。
秀才不禁暗自嘀咕,这名字着实难听,难道自己的妻子会是个秃子吗?可转念一想,光名字叫秃女,也许并非真的秃头。怀着这般复杂的心情,他将书放回原处,继续前行。
没走多远,秀才瞧见前方有一位年轻的姑娘。走近一看,只见这姑娘头上长满了秃疮,密密麻麻的苍蝇在头顶飞舞环绕,那脏乱的模样,着实让看到的人都忍不住心生嫌恶。秀才心里 “咯噔” 一下,冒出一个念头:难道眼前这位姑娘就是丁秃女?于是他加快脚步,赶上姑娘问道:“大姐,您这是要去哪里呀?” 姑娘回应道:“俺去串亲戚呢。¨鸿¢特/暁?税-罔- ^更/歆\最!哙`” 秀才紧接着又问:“大姐,您叫什么名字呀?” 姑娘如实答道:“俺叫丁秃女。”
秀才听闻此言,心里顿时凉了半截。再仔细打量姑娘的眉眼,实在是谈不上好看。他心中不禁暗自盘算:我堂堂一个秀才,日后前程似锦,怎能娶这样一个女子为妻?不如想办法除掉她。这般念头一出,秀才便悄然绕到丁秃女身后,费力地搬起一块大石头,不加思索地猛然砸向她的头部。
只听 “砰” 的一声闷响,丁秃女的头上顿时鲜血首流,她摇晃了几下,便瘫倒在道路之上。秀才以为她己然没了气息,心中虽有几分慌乱与忐忑,但还是急忙收拾行囊,赶忙朝着京城奔去。
说来也是凑巧,就在这一天,于丞相恰好路过此地。他看到躺在路上的丁秃女,心生怜悯,赶忙上前摸了摸,发现还有一丝微弱的气息尚存。一向心地善良的于丞相立刻吩咐手下人,用小轿将这姑娘小心翼翼地抬回府邸,还特地请来了城中颇有名望的医生为她诊治。-狐/恋¢文′学+ !唔+错!内?容^
在精心的照料和医生的妙手医治下,丁秃女的伤口渐渐愈合,头上令人苦恼的秃疮也被治愈。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曾经那个满脸疮痍的姑娘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出落得愈发标致,相较于从前可谓是判若两人。
于丞相年过半百,膝下却并无子女,见到丁秃女如此乖巧懂事,而且与自己很是投缘,便将她认作了干闺女。
一日,老丞相慈爱地对丁秃女说道:“你如今既然己做了我的义女,那自然应当随我家的姓氏。我再给你重新取个名字吧。” 丁秃女满是感激地回应:“我自幼就没了爹娘,从来都没感受过亲人的疼爱。爹爹您是我的救命恩人,女儿全听您的安排。”
于丞相思索片刻,笑着说:“将丁字添一横,改成于;秃字加上一撇,变为秀;女字添个宝盖头,就是安。从今往后,你就叫于秀安吧。” 丁秃女欣然答应,心里满是欢喜。
另一边,那位狠心的秀才一路顺利抵达京城参加考试,凭借着自己扎实的学识,高中头名状元。衣锦还乡之时,夸官的队伍又经过了那座石桥。秀才再次看到那本《天赐姻缘》,心中琢磨道:丁秃女应该己经死了,不知道如今命中注定的配偶又是谁呢? 于是他赶忙翻书查找自己的名字,结果映入眼帘的配妻正是于秀安。他心头一喜,没再多想,便高高兴兴地继续赶路了。
随后,依照惯例,秀才前往于丞相府上拜谢恩师。于丞相见秀才风度翩翩、一表人才,不禁联想到自己的女儿。他温和地询问秀才是否己经娶妻,秀才恭敬地回答尚未成家。丞相听后,心中很是满意,笑着说:“我有一个女儿,正好许配给你为妻,你可愿意?” 秀才一听,满心喜悦,当即激动地称呼于丞相为岳父大人。于丞相爽朗一笑,说道:“今日正好是黄道吉日,就在本府为你们举行成亲大典吧。” 秀才欣然应允,当天便举行了庄重的仪式,与新娘一同拜了天地。
步入洞房后,秀才看到于秀安正在梳妆台前专心梳头,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急切地想看清新娘的模样。他踱步走到于秀安跟前,这才发现她的头上有一块十分显眼的大伤疤,好在刚刚被乌黑的青丝勉强遮盖住。秀才不禁疑惑地问道:“你头上怎么会留下这么大一块伤疤呀?”
于秀安顿时气愤不己,眼中闪过一丝愤怒与委屈:“几个月前,我去串亲戚的路上,遇到了一个心狠手辣的歹人。他问我要去做什么,我如实回答是去串亲戚;又问我叫什么名字,我也没隐瞒,说叫丁秃女。我与他往日无怨、近日无仇,可他竟然捡起石头砸向我,将我砸昏后就逃走了。幸亏于大人路过救了我,不仅细心地为我疗伤,还把我认作义女,给我改名为于秀安。”
秀才听了这一番讲述,如同遭了雷击一般,惊愕地一屁股瘫坐在椅子上,嘴里喃喃自语道:“竟然还是你……”
此刻,秀才心中五味杂陈,回想起自己当初的恶行,心中满是懊悔。然而,命运的安排总是如此奇妙,他终究还是与丁秃女结为了夫妻。这个充满戏剧性的故事,如同夜空中一颗闪亮的星辰,在当地流传开来,告诫着世人莫要小瞧命运的轨迹,也莫要被一时的浅薄之见蒙蔽了本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