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城惊变:两起命案的连锁反应
1998年10月17日深夜,贵州省凯里市这座宁静的小山城被一场突如其来的血案打破了平静。·齐\盛_晓.说+徃- +庚+歆~最,哙!大十字派出所 副 所 长安坤在电影放映公司大楼的楼道内被人残忍杀害,他的64式配枪和6发子弹不翼而飞。警方赶到现场时,只见安坤身着警服,胸口有两处深深的伤口,头部遭受钝器重击,伤势严重到几乎可以确定他在遭受匕首刺穿心脏前就己经死亡。
这起案件在凯里市引起了巨大震动,警方迅速成立专案组展开调查。然而,谁也没有想到,仅仅44天后,凯里市再次发生了一起更为惨烈的命案。1998年12月1日中午,中国银行凯里支行行 长 乐贵建及其妻子房晓远、14岁的女儿乐雅娴(娴娴)以及邻居刘巧云被发现死在凯里市418医院家属区17栋501号房内。
当警方进入现场时,眼前的景象令人触目惊心:14岁的乐雅娴倒在门口处,房晓远倒在客厅,乐贵建倒在沙发上,刘巧云倒在厨房里。现场发现的子弹经过弹道比对,确认正是来自安坤丢失的那把64式手枪。这一发现让警方意识到,这两起案件很可能是同一伙人所为,他们将这两起案件并案处理,称为"凯里两案"。
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方发现这两起案件的作案手法极为专业。在乐贵建家中,警方发现了一些异常之处:液化气瓶的阀门处于打开状态,软管被切断,电炒锅里有烧糊的菜,客厅里还摆放着被褥等易燃物品。这些迹象表明,凶手曾试图制造火灾来掩盖犯罪真相,但不知为何未能成功。
更令人震惊的是,乐贵建家中被洗劫一空,现金、金银首饰以及其他贵重物品均不翼而飞,甚至连一本存折都不剩。乐贵建的岳母后来向专案组反映,乐贵建原本打算送给她的一块价值30万元的金表也不见了。这些发现让警方初步判断,这是一起以抢劫为目的的恶性杀人案件。
二、银行 行 长的优渥生活
要理解这起灭门案的来龙去脉,我们需要先了解受害者乐贵建一家的背景。乐贵建生于1956年前后,是一位在事业上颇为成功的银行家。他早年曾在262厂(长征无线电厂)做学徒工,1977年恢复高考后,他考入贵阳财经学院,毕业后分配进入凯里水轮机厂工作。
由于工作能力突出,乐贵建在水轮机厂一路晋升,最终升至副厂长。1987年,中国银行贵州省分行开始筹建凯里支行,乐贵建被调任为第一副行长,主持筹建工作。在他的领导下,凯里支行从最初租用招待所的房间办公,发展到在凯里市核心地带兴建银行大楼,经历了一段快速发展时期。
1996年前后,乐贵建升任 行 长。1998年5月1日,凯里支行正式搬入大十字的新银行大楼。这栋约40多米高的大楼在当时的凯里几乎是鹤立鸡群,格外显眼。乐贵建的事业达到了巅峰,他也因此成为了当地金融界的名人。
乐贵建的妻子房晓远祖籍山东,父母皆为南下干部。她曾先后在子弟小学和418医院人事科任职,案发时担任418医院人事科科长。两人于1985年结婚,婚后育有一女乐雅娴,一家三口生活幸福美满。
乐贵建一家居住在418医院家属区17栋501室,这在当时是凯里比较高档的住宅区。他们的住所是顶楼最大的套房,面积约103平方米,家中空调、冰箱、电视等电器一应俱全,生活条件优渥。+二^捌_看*书~旺- ¨已_发!布_蕞/辛~璋-劫·乐贵建平时出行乘坐一辆黑色轿车,穿着讲究,看起来很有派头。
值得一提的是,乐贵建一家与邻居刘巧云的关系非常亲密。刘巧云是418医院的员工,与房晓远是多年的好友。由于乐贵建和房晓远工作繁忙,他们的女儿乐雅娴经常到刘巧云家吃饭,刘巧云也很喜欢这个懂事的小女孩。这种亲密的邻里关系最终却导致了刘巧云的不幸遇难。
三、血腥现场的细节还原
1998年12月1日中午,乐贵建一家和往常一样在家中吃午饭。14岁的乐雅娴吃完饭后,准备去上学,当时大约是下午1点20分左右。然而,就在她打开房门的瞬间,两名不速之客闯了进来。
这两名男子是黄德坤和潘凯平,他们此前己经多次踩点,摸清了乐贵建一家的作息规律。为了掩人耳目,他们特意买了两棵白菜,装作是探访亲戚的样子,还事先用牙膏封住了对门502房的猫眼。
进入房间后,黄德坤和潘凯平立即暴露了真实目的,他们掏出安坤的配枪,威胁乐贵建一家交出财物。乐贵建不甘被挟持,奋起反抗,与黄德坤从客厅一首打到卧室。在打斗过程中,房晓远试图打电话求救,但电话被潘凯平打落。
隔壁的邻居听到501室传来激烈的吵闹声和小女孩的哭声,以为是乐贵建夫妇在管教孩子,便建议刘巧云去劝劝。刘巧云来到501室门口敲门,潘凯平打开门,将她拉进屋内并迅速锁上房门。房晓远看到刘巧云进来,大声喊道:"你别管,快回家!"但为时己晚,黄德坤开枪击中刘巧云前胸,随后又对她连刺数刀。
接下来,黄德坤和潘凯平将枪口转向房晓远和乐贵建。乐贵建头部中枪,当场倒在客厅的棕色沙发上死亡。房晓远也未能幸免,被歹徒杀害。最后,他们将目标对准了年仅14岁的乐雅娴,一人扼住她的脖子,另一人用刀刺杀,残忍地夺走了她的生命。
作案后,黄德坤和潘凯平在乐贵建家中疯狂搜刮财物,共抢走2000多元现金以及30多枚纪念币。为了掩盖罪行,他们将煤气罐的阀门打开,割断软管,把电炒锅的火开到最大,还在里面放了一颗子弹,然后将衣服被褥等易燃物品搬到客厅,洒上白酒。他们试图制造一起因失火导致的意外死亡事件,但由于煤气罐里的气不足,他们的阴谋未能得逞。
西、神秘凶手的身份之谜
"凯里两案"发生后,引起了公安部的高度重视。公安部派出一名副部长到凯里督办此案,由顶级专家协助,并悬赏巨额资金缉拿凶手。贵州省公安厅和黔东南州当地警方成立了专案组,最高峰时有数百名警员参与案件侦查。
然而,尽管警方投入了大量警力和资源,案件的侦破工作却进展缓慢。调查人员在乐贵建家的主卧中发现了一个衣架,上面留有几枚可疑的指纹。这些指纹成为了案件的关键线索,但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警方无法通过指纹快速锁定嫌疑人。
在随后的18年里,警方从未放弃对这起案件的侦破。他们定期对现场进行勘查,对证据进行梳理,并不断尝试新的技术手段。值得一提的是,在案发后的第二年,即1999年,黄德坤成为凯里市经济开发区的一名司机,为领导开车。这一身份的转变,为他后来的"仕途"打下了基础。
2001年,黄德坤将作案使用的手枪抛在了清水江下司河段。^暁\说,C¢M_S* +已¨发?布-罪,芯^彰.截′15年后,警方花费5天时间将这把64式手枪打捞上岸,经过鉴定,确认正是被害人安坤的配枪。这一发现为案件的侦破提供了重要证据。
2011年,黄德坤升任凯里市经济开发区城管局 局 长。在他担任这一职务期间,曾利用职权为其三哥黄德凯谋取 利益,帮助他承接了约1700万元的工程。黄德坤的事业似乎一帆风顺,然而,他的犯罪行为最终还是没能逃脱法律的制裁。
2015年8月,黄德坤调任凯里市棚户区改造办 副 主任,保留 正 科级。这次调动成为了他落马的导火索。在交接工作时,由于账目不清,纪检部门介入调查。2016年上半年,开发区城管局一位会计因涉嫌挪用公款被纪检部门带走。
2016年7月5日,黔东南州纪委监察局发布通报:凯里市棚户区改造办副 主任 黄德坤(正科级)涉嫌严重违纪,正在接受组织调查。随后,黄德坤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在调查过程中,警方意外发现了黄德坤与"凯里两案"之间的联系。
五、指纹锁定:18年后的真相大白
2016年11月8日,黔东南州台江县看守所民警在录入黄德坤的指纹时,系统突然发出警报。经过比对,警方发现黄德坤的指纹与18年前"凯里灭门案"现场提取的指纹完全吻合。这一发现震惊了整个专案组,也让这起悬案终于有了突破性进展。
原来,黄德坤的指纹与乐贵建家主卧衣架上的指纹完全一致。这个衣架是乐贵建家主卧席梦思上的衣架,案发时,黄德坤曾在屋内与乐贵建发生打斗,从客厅一首打到主卧,因此在衣架上留下了指纹。这些指纹包括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成为了锁定黄德坤的关键证据。
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方发现黄德坤与安坤、潘凯平三人曾是中学同学和少时玩伴。他们都是凯里汽车运输公司(简称"凯运")的职工子弟,虽然家庭背景不同,但曾经关系密切。这一发现让案件的动机更加复杂。
黄德坤出生于1964年,在家中排行第西,因此被称为"黄老西"。他早年进入凯里市汽车运输总公司工作,后来离职下海,经营过录像厅、歌舞厅、冰淇淋加工厂等生意。1996年,他经营的歌舞厅因火灾被毁,导致他负债累累。
潘凯平与黄德坤年龄相仿,同样出生在凯运公司职工家庭。两人曾在凯运公司第三车队一起做修理工。潘凯平性格内向,话很少,对黄德坤非常信任,几乎对他言听计从。
安坤则与这两人不同,他学习成绩优异,初中毕业后继续升学,考入贵州民族学院中文系,毕业后进入公安系统工作。1997年,安坤调任大十字派出所副所长,成为了一名配枪警察。
根据警方的调查,黄德坤和潘凯平因经济困难,决定通过抢劫来改变命运。他们首先将目标锁定为安坤,因为他有配枪,抢走他的枪可以为后续的抢劫行动提供便利。两人在一个废旧民房中进行了抢劫演练,然后在1998年10月17日深夜,埋伏在安坤回家的必经之路上,将其杀害并抢走配枪。
在杀害安坤后,黄德坤和潘凯平原本计划抢劫银行的运钞车,但由于安坤被杀一案在当地引起轰动,银行加强了警戒,他们不得不改变计划。在踩点过程中,黄德坤注意到了乐贵建,认为他家庭条件优渥,是理想的抢劫目标。
于是,两人开始跟踪乐贵建,摸清了他的家庭住址和作息规律。1998年12月1日,他们按照计划闯入乐贵建家中,实施抢劫并杀害了乐贵建一家和刘巧云。
六、凶手的双重生活:从罪犯到 GY
黄德坤在犯下"凯里两案"后,不仅没有逃离凯里,反而开始了一段令人意想不到的"仕途"。2000年左右,他成为凯里市经济开发区的一名司机,为领导开车。这个看似普通的工作,成为了他后来晋升的起点。
黄德坤的"贵人"是 洪 金洲,他当时担任凯里经济开发区 管委会 副 主 任,后来升任凯里 市 长、黔东南州 副 州 长。黄德坤通过为洪金洲开车,逐渐获得了他的信任。2007年,在洪金洲的 关 照 下,黄德坤进入开发区城乡管理局任职,负责拆迁工作。
黄德坤在拆迁工作中表现出的强硬作风,让他得到了上级的赏识。他敢于面对"钉子户",甚至不惜使用暴力 手段解决问题。这种不择手段的工作方式,使他在官场上迅速 晋升。2011年,黄德坤升任开发区城管局局 长、党 支部 书记。
在担任城管局局长期间,黄德坤利用职权为自己和家人谋取私利。他帮助三哥黄德凯承接工程,从中获利。他还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了一张大学文凭,为自己的晋升铺平道路。此外,黄德坤还购买了豪华别墅,生活奢华。
令人震惊的是,黄德坤在担任公职期间,仍然保持着犯罪时的暴力倾向。据报道,洪金洲家中曾两次被盗,损失财物价值数百万元。洪金洲怀疑是黄德坤所为,但黄德坤拒不承认。此外,黄德坤还曾按照洪金洲的指示,将一名派出所所长的鼻梁骨打断。
2013年,洪金洲因涉嫌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落马。然而,黄德坤却没有受到牵连,继续在官场中混迹。2015年8月,他调任凯里市棚户区改造办 副 主任,保留正科级。这次调任被认为是一次明升暗降,可能是因为他与新领导的关系不睦。
黄德坤的双重生活最终在2016年结束。这一年,他因涉嫌严重违纪被调查,随后被发现是"凯里两案"的凶手。在接受调查期间,黄德坤表现出了令人惊讶的冷静和条理。他在回答问题时,总是使用"第一点、第二点、第三点"等条理分明的表述方式,被旁听者称为"满口官腔"。
七、犯罪心理剖析:动机与行为
黄德坤和潘凯平为何会犯下如此残忍的罪行?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心理因素。首先,经济压力是促使他们犯罪的主要动机。黄德坤在歌舞厅失火后负债累累,急需资金来偿还债务。潘凯平同样面临经济困境,两人一拍即合,决定通过抢劫来改变命运。
其次,嫉妒和不满也是犯罪的重要原因。黄德坤与安坤是儿时玩伴,但安坤在学业和事业上都比他成功,这可能引发了黄德坤的嫉妒和怨恨。此外,黄德坤曾向安坤求助调查歌舞厅火灾原因,但安坤未能给出令他满意的答复,这进一步加深了他的不满。
第三,黄德坤的性格特点也是犯罪的重要因素。据同学回忆,黄德坤从小性格孤僻,沉默寡言,但好勇斗狠,下手狠毒。这种性格使他在面对挫折时,更容易采取极端手段解决问题。此外,黄德坤曾学习武术,力气很大,这使他在犯罪时更加自信和残忍。
第西,潘凯平的依赖性人格也是案件发生的因素之一。潘凯平性格内向,缺乏主见,对黄德坤言听计从。这种依赖关系使他在黄德坤提出犯罪计划时,没有能力拒绝,最终参与了这起恶性案件。
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黄德坤和潘凯平的行为符合"挫折-攻击"理论。他们在面对经济挫折和社会地位低下的情况下,产生了强烈的挫折感,进而通过攻击行为(抢劫和杀人)来释放这种挫折感。此外,他们选择杀害安坤并抢走他的配枪,也反映了他们对权力和控制的渴望。
值得注意的是,黄德坤在犯罪后不仅没有表现出悔意,反而通过不正当手段进入官场,并在其中如鱼得水。这种行为可以用"道德脱离"理论来解释,即个体通过一系列心理机制,使自己的行为与内在的道德标准相脱离,从而减轻罪恶感。黄德坤可能通过合理化自己的行为(如"安坤对不起我")和责任转移(如"这都是为了生存")来减轻内心的谴责。
在被捕后,潘凯平表示18年来他一首寝食难安,深感罪孽深重,尤其是最近几年,头发掉了很多。这表明他的内心一首受到良心的谴责。相比之下,黄德坤在庭审中表现得更加冷静和理性,甚至提出愿意对受害者家属进行经济补偿。这种差异反映了两人不同的心理状态和应对机制。
八、正义的审判:法律制裁与社会影响
2018年2月11日,轰动全国的"派出所 副所 长被杀案"和"凯里银行 行 长灭门案"在贵州省黔东南州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黔东南州人民检察院以抢劫枪支弹药罪、抢劫罪、受贿罪和贪污罪对黄德坤提起公诉,以抢劫枪支弹药罪、抢劫罪对潘凯平提起公诉。
在庭审中,黄德坤和潘凯平对抢劫枪支弹药罪和抢劫罪供认不讳,但黄德坤对受贿罪和贪污罪的指控提出了异议。黄德坤在最后的自我辩护阶段表示,自己对不起受害者及家属,愿意对受害者家属进行经济上的补偿。潘凯平则表示,这18年来他一首寝食难安,深感罪孽深重,如果执行死刑,希望把自己的遗体捐献给红十字会,把器官捐献给有需要的人。
2018年7月30日,黔东南州中级人民法院作出判决:判处黄德坤、潘凯平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这一判决体现了法律对严重暴力犯罪的严厉打击,也为受害者家属带来了迟来的正义。
"凯里两案"的侦破和审判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首先,这起案件展示了中国司法系统的坚持和决心。尽管案件历时18年,但警方从未放弃,最终通过技术进步和不懈努力将凶手绳之以法。
其次,案件也引发了人们对权力寻租和腐败问题的思考。黄德坤作为一名罪犯,竟然能够进入官场并一路晋升,这背后反映了当时干部选拔和监督机制的漏洞。洪金洲等官员对黄德坤的提拔和关照,也暴露出了权力滥用的问题。
第三,案件还引发了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和价值观教育的关注。黄德坤和潘凯平的犯罪行为,与他们的成长经历和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如何在青少年时期就培养健康的心理和正确的价值观,成为了社会需要思考的问题。
此外,案件也对公众的安全意识产生了影响。乐贵建一家的不幸遭遇,提醒人们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尤其是对陌生人的警惕性。同时,案件也展示了现代刑侦技术的进步,让人们对社会治安更有信心。
最后,案件还对中国的法治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它推动了刑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促进了干部选拔和监督机制的完善,也强化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