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的水,仿佛都比几个月前清亮了几分。/幻!想,姬′ *芜!错\内¨容′
淮安到扬州的试点河段上,曾经那种死气沉沉、怨声载道的压抑氛围一扫而空。
号子声依旧嘹亮,却不再是痛苦的呻吟,而是带着一股子使不完的劲儿。
赤裸上身的漕工们肩扛麻袋,脚步稳健,额头的汗珠在阳光下闪着光,脸上不再是麻木的绝望,而是看得见的希望。
“老刘头!动作麻利点!这船货赶着申时过闸!”一个皮肤黝黑、嗓门洪亮的汉子站在船头吆喝着,正是投效了新政的漕帮把头浪里蛟。
他如今是“淮扬河段第三运输队”的队长,手下管着几十条船,几百号兄弟。
“得嘞!赵队长放心!误不了!”被点名的老刘头,正是当初在码头啃冷窝头、被张铁柱塞了包子的那个缺牙老汉。
此刻他精神抖擞,扛起一个比往日更沉的麻袋,脚步却比年轻人还快。
他身后跟着的,是几个同样干劲十足的漕工。
不远处,新设立的“河工稽核点”前,排着几艘等待查验的漕船。
不再是往日小吏刁难勒索、船户敢怒不敢言的场景。
穿着崭新皂隶服、胸前别着“稽核”铜牌的吏员,正对照着船单和货物,一丝不苟地清点、记录。
旁边还立着一块醒目的木牌,上面用红漆大字写着今日各项“孝敬”、“杂费”的取消明细和举报途径。\比/奇\中/闻¨网` `冕.沸?岳?黩!
“王吏目,这是俺们队‘飞鱼号’的运单和损耗记录,您点点!”一个年轻的船老大恭敬地递上单据,脸上带着笑,再没了往日的畏缩。
被称作王吏目的稽核员接过单据,又看了看船甲板上码放整齐的货袋,点点头:“嗯,账目清楚,损耗在合理范围。
签个字,去前面领力工钱粮签收单吧!钱粮都在仓口那儿,按指印领现钱,绝不拖欠!”
“谢王吏目!”船老大大喜过望,连连作揖。
能按时、足额拿到工钱,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岸边,巨大的告示牌前围满了人。
上面张贴着最新的《漕运革新章程》实施细则、各段运输责任划分、工钱发放标准、奖惩条例,以及…触目惊心的贪腐案例判决公告!钱有礼、黄万金等人的名字赫然在列,判决结果后面那血红的“斩立决”三个大字,如同烧红的烙铁,烫在每一个观望者的心上。
“啧啧,真砍了啊!李阎王…哦不,李大人,是真狠啊!”有人小声嘀咕。
“狠?狠得好!不狠能治住这帮喝人血的畜生?”旁边立刻有人反驳,“你看看现在!工钱按时发!没人敢克扣!活儿干得顺心!连那帮子漕帮的爷们儿,现在都得按规矩来,凭本事吃饭!浪里蛟赵队长,以前多横一人?现在见了稽核点的王吏目,不也得客客气气?”
“这倒是!听说分段包干后,延误少多了!前儿个李家商行的货船,比预定时间还早了半天到扬州!可把李掌柜乐坏了!”
“可不是!听说还有几家大商号,看咱们这段路走得稳当,都主动找漕运衙门申请,想把些不急的货也走官督民运呢!价钱还公道!”
议论声充满了惊奇和喜悦。^1,7?n′o·v~e?l+.\c^o/m,
积弊深重的漕运,如同一个病入膏肓的巨人,在李明这剂猛药兼“外科手术”般的整治下,竟真的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听涛别院,如今已不再“听涛”,而是成了整个试点工作的中枢神经。
人来人往,文书往来如织。
李明伏在案头,看着忠叔刚刚呈上来的汇总数据,疲惫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如释重负的笑意。
“少爷,这是近三个月试点河段的最终统计。
”忠叔的声音也带着难得的轻松,“漕粮按时、足额抵京比例,从之前的不到六成,提升至九成五!延误事故率下降七成!力工钱粮拖欠申诉…为零!商船参与运输的试点货物,成本较旧制平均下降一成半,效率提升近两成!账目公开后,地方士绅监督有效,稽核司查实的贪墨案件…为零!”
一连串的“零”和惊人的提升比例,如同最动听的乐章。
这不仅仅是冰冷的数字,是运河两岸无数漕工和船户脸上重现的笑容,是商贾们降低的成本和提升的效率,更是朝廷漕粮命脉得以稳固的基石!
“好!好!好!”李明连说了三个好字,站起身,走到窗边。
窗外,运河波光粼粼,船只往来如梭,一派欣欣向荣。
“柱子!柱子!”他高声喊道。
“哎!少爷!啥吩咐?是不是要开饭了?”张铁柱抱着他那根越发油亮的擀面杖,像阵风一样冲了进来,眼睛放光。
他现在可是“张大护卫”,威风凛凛,但最惦记的还是厨房。
李明看着他那副馋样,哭笑不得,扔过去一块碎银子:“去!到城里最好的包子铺,买五十个…不!一百个肉包子!要大肉馅的!请外面当值的护卫兄弟,还有今天在码头当值的稽核吏员和漕工兄弟们,都吃个够!就说…是庆功包子!”
,!
“好嘞!一百个肉包子!管够!”张铁柱接过银子,兴奋得差点蹦起来,转身就要跑。
“等等!”李明叫住他,从桌上拿起一个崭新的、刻着“漕运稽核司特勤”字样的铜牌,丢给他,“把这个戴上!你现在是正经的朝廷特勤了!别光顾着买包子,顺道去趟‘裕丰号’新开的米行,看看他们按新章程给船户结算的工钱有没有猫腻!”
张铁柱接过铜牌,笨手笨脚地别在胸前,又把那擀面杖往胳肢窝下一夹,挺起胸膛,努力做出威严状:“少爷放心!俺张大特勤出马,一个顶俩!谁敢克扣工钱,俺请他吃‘擀面杖炖肉’!”他雄赳赳气昂昂地冲了出去,那姿势,活像一只刚学会打鸣的公鸡。
忠叔看着张铁柱的背影,忍不住莞尔,随即对李明正色道:“少爷,试点成效显着,当务之急,是将此捷报,八百里加急,飞报京城!”
李明收敛笑容,目光灼灼:“不错!是时候让京城那些等着看笑话的人,听听运河的新声了!磨墨!本官要亲自起草这份奏章!”
他坐回案前,提笔蘸墨,笔走龙蛇。
笔下流淌的,不仅仅是冰冷的政绩数据,更是这几个月来的惊心动魄、刀光剑影,以及无数像张铁柱、老刘头、浪里蛟这样的小人物命运的改变。
他要用这份浸透着汗水、血水,也饱含着希望的奏章,为这场艰难的试点,画上一个响亮的惊叹号!
运河上,一艘满载着新收稻米的漕船,正扯满风帆,在清亮的号子声中,破浪前行,驶向它既定的终点。
船头,一面小小的、绣着“官督民运”字样的蓝色旗帜,在春风中猎猎作响。
============
ps:求催更,求书架,请各位大大们不要养书,
每天固定3章,你们的催更就是作者的动力,感谢!!!
小礼物送一送嗷,还有免费的为爱发电,你们送是不要钱的。
喜欢科举:我的过目不忘太招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