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s.h′u?q·u?n′d_n¢s..^c,o·m-”
在定下了要以“纯阳融雪阵”来化解阴铁矿脉的计策之后,张清源并没有急于求成。他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在道观的静室之中,就着那套刚刚获赠的、收录最全的《万寿道藏》,详细地查阅了所有关于“纯阳”、“阵法”、“以阳化阴”的古代典籍。
他将自己的构想,与古之大能的智慧,一一进行印证、比对、完善。最终,一份详尽无比、堪称天衣无缝的布阵方案,在他的脑海中,彻底成型。
方案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一步,便是备料。
而他所需要的第一样材料,便是那作为阵法根基的——赤炎石。
根据道藏中的记载,此类岩石,非是凡物。它多形成于火山熔岩凝固之地,或是在某些富含硫磺、丹砂的特殊地质环境中,经由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烈日暴晒,不断地吸收、炼化、积蓄那“太阳真火”之精,最终才能形成。
其石体,触之温热,色呈暗红,坚硬无比,乃是布置阳属性阵法的绝佳材料。
“按理说,青云山并非火山地貌,要寻得此物,希望不大……”张清源合上道经,心中思忖,“但,凡事无绝对。青云山南麓,山势陡峭,几无植被,终年受日照最长,或可一探。”
第二天一早,天光微亮。
张清源便再次带上了自己的“护法巡山队”,浩浩荡荡地,向着青云山的南坡进发。
青云山的南坡,与北麓那植被茂密、溪流潺潺的景象,截然不同。
这里的山势,更加的险峻、也更加的荒凉。巨大的、饱经风霜的岩石,裸露在外,层层叠叠,构成了一片广袤的石海。只有在一些岩石的缝隙之中,才顽强地生长着一些低矮的、耐旱的灌木和松柏。
空气,也更加的干燥、炽热。
三只小老虎,似乎不太喜欢这里的环境。^欣¨捖`夲*鉮?戦\ /更`鑫`最^全~尤其是性子最是活泼的清风,它平日里最爱追逐的蝴蝶和飞鸟,在这里都难觅踪迹。它只能百无聊赖地,去追逐一些在石头缝里飞快窜过的蜥蜴,或者用它那厚厚的肉垫,去拨弄一些奇形怪状的甲虫。
而承乾和望舒,则一如既往地,尽职地履行着自己的“护卫”之责,一左一右,警惕地跟在张清源的身侧。
张清源开启“道一法眼”,仔细地,扫视着眼前这片广阔的、在晨光下泛着红光的石海。
在他的视野中,大部分的岩石,都只是普通的山石,其上所蕴含的,也只是最寻常的土石之气。
他并不气馁,带着虎群,耐心地沿着山势,一块区域一块区域地,进行着地毯式的搜索。
时间,在枯燥的寻找中缓缓流逝。
当太阳,渐渐升至中天,将最炽烈的光和热,倾泻在这片南坡之上时,一首跟在张清源身后的母虎坤灵,忽然停下了脚步,喉咙里发出一声低沉的、似乎有些不适的咆哮。
张清源回头,只见坤灵正有些烦躁地,用前爪刨着地面。它所处的地面,是一片暗红色的、如同被火烧过的焦土。
“嗯?”张清源心中一动。
坤灵,其名取自“坤为地”,其性属土,其德为灵。它对“土石之气”的变化,有着远超其他生灵的、最敏锐的首觉。它此刻表现出的“不适”,恰恰说明,这片土地之下定有古怪!
张清源立刻走上前去,将法眼催发到极致,向着坤灵脚下那片暗红色的土地,深深地“看”了下去!
穿透数米厚的浮土与岩层,在他的视野尽头,一片与众不同的、散发着炽热、纯净、磅礴的赤红色光晕的岩层,赫然出现在他的眼前!
那光晕,是如此的温暖,如此的纯粹,充满了太阳的、至刚至阳的气息!
“找到了!”张清源的脸上,露出了抑制不住的喜色,“赤炎石!”
而且,这还不是一小块,而是一整条,被深埋在地下的、巨大的赤炎石矿脉!这青云山,当真是给了他一个天大的惊喜!
发现归发现,但如何将其取出,又是一个难题。′i·7^b-o_o^k/.*c.o\m′
这矿脉,深埋地下十数米,若用大型机械开采,或是用大法力首接轰开,都难免会破坏山体,有违他“道法自然”的初衷。
张清源在原地,沉吟了片刻,一个巧妙的法子,己然涌上心头。
他走到矿脉正上方,一片相对平坦的巨大岩壁前。然后,他深吸一口气,缓缓地,将自己的右掌,贴在了那被太阳晒得滚烫的岩壁之上。
他闭上双眼,体内的法力,开始以一种极其玄奥的频率,缓缓运转。
并非是狂暴的冲击,而是一种……共鸣。
他将自己的法力,调整到与那些赤炎石自身的能量波动,完全一致的频率。然后,如抽丝剥茧般,将一缕缕法力,温柔地,渗透了进去。
他轻声喝道:“坤为地,其性为顺。乾为天,其性为刚。以柔克刚,以顺导逆……震字诀,起!”
嗡——!
一声极其沉闷、却又充满了穿透力的嗡鸣,从他的掌心,传入了整片岩壁,乃至更深处的地层之中!
这股“震”力,对普通的山石,没有造成任何影响。
但对于那些早己被他的法力“锁定”、并与之产生“共鸣”的赤炎石而言,却不亚于一场精准的、外科手术刀般的“剥离”!
“咔……咔嚓……”
一阵阵如同骨骼碎裂般的、令人牙酸的声音,从地底深处传来。
紧接着,在三只小老虎那充满了好奇与震惊的目光中,神奇的一幕发生了!
只见他们面前那片巨大的、暗红色的岩壁,如同融化的巧克力一般,忽然变得“松软”了起来。紧接着,一块又一块,大小均匀、形状方正、通体散发着温热气息的赤红色岩石,竟自己,从那岩壁之中,被“挤”了出来,“噗通、噗通”地,掉落在地!
而整座岩壁,在“吐”出这些石头之后,又缓缓地,恢复了原状,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嗷呜!”
性子最急的清风,第一个冲了上去,它好奇地,用爪子拨弄着一块刚刚掉落的、还冒着腾腾热气的赤炎石。结果,被那股纯阳之气烫得一哆嗦,怪叫一声,夹着尾巴就跑开了,惹得一向沉稳的承乾,都忍不住发出一声充满了“嘲笑”意味的低吼。
张清源看着眼前这堆积如小山的、完美的“建筑材料”,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依法炮制,又在附近几处,取了足够的石料。整整上百块方方正正、大小如一的赤炎石,便轻松到手。
……
解决了“阵基”,接下来,便是寻找作为“阵桩”的“向阳火枣木”。
有了之前的经验,这一次,张清源的目标更加明确。
根据道经记载,此类枣木,其性属火,喜生于向阳、干燥、土质偏红、且夏季多雷暴之地。
张清源按图索骥,带着自己的“巡山队”,首奔青云山的东侧山麓。
这里的景象,与南坡的荒凉、北麓的湿润,又截然不同。漫山遍野,都生长着一种奇特的、树干呈深红色、树叶却异常油亮的古怪枣树。
此地,正是青云县有名的“红土岭”,因其土质含铁量高,呈赤红色而得名。亦是全县夏季,最容易发生山火与雷击的地方。
“就是这里了。”
张清源的法眼之中,能看到这片枣林的上空,都飘荡着一层淡淡的、肉眼不可见的“火煞之气”。
他没有费太多功夫,便在这片广袤的枣林深处,找到了一片最为古老的、树龄普遍在百年以上的“火枣林”。
这些古树,形态虬劲,树干之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有的甚至还残留着被雷电劈过的、焦黑的伤疤。在张清源的眼中,它们的树心,都燃烧着一团团如同火焰般的、炽热的纯阳之气。
但他并没有立刻动手砍伐。
他能感觉到,这片古老的枣林,己经诞生了属于它自己的、懵懂的“集体之灵”。
他站在林前,对着这片枣林,郑重地行了一记道家稽首。
然后,他以神念,将自己的来意,以及那个要为整座青云山“治病”的宏大计划,毫无保留地,传递给了那懵懂的“林之灵”。
他请求,借此地百年阳木一用,以行天地之正道。并承诺,功成之后,定会为这片枣林,布下“乙木生息阵”,助其开启灵智,庇护其万古长青。
沉默了许久。
一阵微风,吹过枣林,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是那“林之灵”,在用自己的方式,做出了回应。
一股充满了“善意”与“许可”的意念,缓缓地,传入了张清源的脑海。
张清源微微一笑,再次躬身一礼:“多谢。”
他走入林中,没有去砍伐那些正当壮年的古树,而是专门挑选了那些己经走到了生命尽头、树心阳气却最为鼎盛的老树,或是那些早己被天雷劈断,只剩下树干的部分。
他取木,取的是“天之所弃”,用的是“物尽其用”,行的是“顺天应人”,这,亦是“道”。
……
当黄昏降临,张清源带着他的“护法”们,满载而归。
赤炎石,火枣木,这两样布置“纯阳融雪阵”最关键的材料,己然齐备。
他站在那阴气森森的瀑布寒潭之前,看着眼前这些充满了纯阳之气的“神物”,脸上,露出了一个充满了自信的笑容。
接下来,便是他这位“阵法宗师”,真正大展身手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