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义符:“弟弟厉害!替兄长我报仇了!”
刘宋?刘义真:还有我!
“刘义隆铲除权臣后,就派大使巡音西方,整顿吏治,广开言路。\n\i,y/u_e?d`u`.?c′o¨m`继续实行刘裕的治国方略,清理户籍,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招揽贤才。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经济逐渐繁荣起来。”
“宋文帝在位期间相对安定,也是南北朝少有的盛世,史称‘元嘉之治’。”
刘裕:“哎呀好好好,盛世,不错!要是打仗也没输,就更好了!不过,义隆不是得到檀道济的支持了?怎么会一首败?”
唐?李治:参考杨广三征高句丽。
刘裕:“啊?征集百万大军北伐,引起民变了?不对呀不是盛世吗?怎么会民变。”
清?胤禛:不是,是瞎指挥,而且檀道济也没活多久就死了。
刘宋?刘义隆:啊?他死了?啥时候?
刘裕:“你怎么现在才进来?”
刘宋?刘义隆:爹!儿子刚刚抓住了谢晦(快夸我)
刘裕:“嗯,做的不错。”
“檀道济是你们刘宋开国名将,跟着刘裕南征北战。/我?的-书/城` /追-最+新-章,节¢刘义隆继位后,因为屡建战功被封为司空,镇守江州,是朝野上下公认的‘国之长城’,自己的孩子也都各有建树。”
刘裕:“嗯,他打仗还是很厉害的。”
徐白:“元嘉十三年,刘义隆病重,当时掌管朝政的彭城王刘义康,担心皇帝去世后檀道济难以控制,便与心腹密谋铲除他。朝中此时亦有人以檀道济‘功高盖主,子弟强盛’为由进谗言,说他有不臣之心。”
“刘义康以‘入朝议事’为名,将檀道济从江州诱骗到建康。檀道济抵达后,一开始并没有怀疑,还在宫中宴饮多日。等他准备返回江州时,刘义隆病情‘突变’,檀道济连夜被召入宫中,随即被捕下狱,一家都被处置了。”
刘宋·刘义隆:啊这...这刘义康,是不是太不把朕放在眼里了!
徐白:“你在元嘉六年,就开始生病,正式委托给刘义康。刘义康以司徒身份录尚书事,兼领扬州刺史,开始总揽朝政。他处事干练,网罗亲信,形成了以彭城王为核心的团队,甚至朝中官员任免、政策制定多由其决断,一时权倾朝野。”
“元嘉十三年他杀了檀道济,十七年,他的心腹刘湛与宰相殷景仁争权,引发朝政动荡。·y_u+e\d!u`y.e..+c?o.m/此时你的病情好转,对刘义康专权忍无可忍,开始削权,以结党营私、危害社稷为由,诛杀刘湛等人,罢黜刘义康的司徒之职,将其外放为江州刺史,迁居豫章。”
“二十二年,有人告发刘义康与豫章太守孔熙先等密谋反叛,他又被你废为庶人,流放至广州。二十八年,北魏南征到长江北岸,你担心有人趁机拥立刘义康为帝,于是派使者到广州,让他自尽。刘义康噶。”
唐·李治:权臣都没有好下场呦~
清·胤禛:同意。
三国·刘备:司马懿就是个典型。
“接下来就说说刘义隆的北伐。一共有三次。元嘉七年第一次北伐,目标是收复河南西镇,恢复刘裕时期的黄河防线。派右将军到彦之,率主力从淮水入黄河,西进洛阳,骁骑将军段宏攻打虎牢,豫州刺史刘德武攻打许昌,雍州刺史刘粹攻打潼关。”
“北魏那边,因为北方柔然的牵制,主动撤军,想着诱敌深入。到彦之军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就收复洛阳、虎牢、滑台,在黄河沿岸屯兵。”
“此时是冬天,黄河结冰。北魏军渡河反攻,到彦之军后勤保障没有跟上,北魏又破坏他们的漕运,到彦之君军迫焚舟退军,各城守将孤立无援。刘宋短暂收复河南,最终又全线溃败。”
“刘义隆是在建康远程遥控的,通过诏书远程指挥,甚至规定了详细的行军路线和攻守策略。而且,他误判了北魏的实力,想着北魏因为柔然、夏国的牵制,根本就无力应对刘宋的进攻,忽视了北魏骑兵和拓跋焘的军事才能。要说的话,他应该跟赵光义比较像。”
宋·赵匡胤:朕cao!赵匡义此獠,还有这‘本事’?
刘裕:“远程指挥,一来一回不知道要浪费多少时间!战场瞬息万变,怎么可能来的及反应!刘义隆你才应该去开颅!倒倒你脑子里的水!”
徐白:“第二次北伐,元嘉二十七年,北魏南侵,围攻悬瓠20余日,刘义隆为了报复,决定大规模北伐。这次北伐遭到多数大臣的反对,但刘义隆执意出兵,从决策到出兵只准备了半年,就开始发功了。”
“此战派了东中西三路大军,总兵力约二十万。战争前期,中路军表现突出,大败北魏军,斩杀魏将张蒲,攻克陕城、弘农,进逼潼关。西路军也一度逼近潼关,但因东路主力受挫而未能深入。东路围攻滑台,久攻不下,错失战机。”
刘裕:“不是..主力受挫?那还叫什么主力军?!”
“是吧,拓跋焘也发现了,亲征反击,先攻东路,刘宋东路将领王玄谟在滑台被北魏军击败,丢弃大量粮草、军械,仓皇南逃。中路、西路大军因东路溃败,缺乏后援,被迫从陕城、潼关撤军。”
“拓跋焘本人则率精锐绕过彭城,首插长江北岸,威胁建康。之后因为粮草不足,加上刘宋沿江布防,才在次年正月北撤。”
秦·王翦:啧,又是缺乏后援,被迫撤退。
汉·韩信:还有那个王玄谟,他是什么东西,败了就丢盔弃甲跑了!
“刘义隆这次,用的策略跟第一次北伐一样,没有变化,本人还是坐镇大后方遥控指挥,又是忽视了北魏起兵,忽视了刘宋的水军协同,后勤调度也混乱。”
刘裕:“天爷呀,人家都是吃一堑长一智,刘义隆是吃一堑吃一堑,永远都长不了那一智!你#¥%#!”
刘宋·刘义隆:爹呀!您骂累了吗?要不先...先歇会?我的耳朵听累了,得歇会...
刘裕:“特么的!耳朵别要了!割了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