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渐渐转向家常琐事,气氛愈加热络。?s-o·s^o¢x!s!w*.*c·o+m+
这时,今日已从国子监归家的梁青熙,带着一位少年步入前厅拜见皇帝与表姐。
一年不见,梁青熙身量拔高了不少。
许是跟在温庭宽身边耳濡目染,眉宇间也多了几分沉稳的书卷气,气质越发肖似姑父。
至于他身后的少年,温梨儿倒是第一次见。
但她猜到,这位应该就是万安的弟弟柳参。
柳参一进大厅,便恭敬地跪下行了大礼:“草民柳参,叩见皇上,叩见皇贵妃娘娘。”
晏时叙看向侍立一旁的张司成,示意他将柳参扶起。
他目光落在柳参身上,语气温和问道:“你便是万安的弟弟?”
柳参垂首,恭敬答道:“回陛下,正是草民。”
“在温府住得可还习惯?朕听闻你现在同青熙在读书?”
柳参连忙点头,语气真诚无比。-精?武·暁,说¨王¨ `芜\错`内¢容^
“回陛下,温老爷、温夫人待草民恩重如山,表少爷、表小姐们也对草民极好,草民铭感五内,唯有勤勉向学以报万一。”
晏时叙微微颔首,转而考校起梁青熙和柳参的学问。
几个问题涉及经义策论,两人皆对答如流,见解虽显稚嫩,却也颇有章法,显见是下了功夫的。
晏时叙眼中露出满意之色:“答得不错。温卿教导有方,你们二人也勤勉。看赏。”
侍立一旁的张司成立刻应声上前,从袖中暗袋里取出两个早已备好的锦缎荷包,分别递给了梁青熙和柳参。
荷包内所装,乃是两块质地温润、雕工精细的上好玉佩,还有几片金叶子。
这是出宫前,永泰特意让张司成带上的。_搜′嗖¢暁*说′蛧~ ~蕪.错/内′容.
言道陛下微服在外,免不了与人打交道,备些精巧贵重的赏赐之物总不会错。
如今果然派上了用场。
晏时叙朝张司成投去一个赞许的眼神。
张司成不由自主地将背挺得更直了些。
众人又闲话家常约莫三刻钟,话题转到了今日没有带出宫的小四小五的名字上。
晏时叙便顺势道:“温卿学识渊博,不如随朕去书房,一同参详参详可好?”
温庭宽自然应允,君臣二人便起身往书房去了。
梁青熙也带着柳参告退,继续回院中温书。
梁雨荷则亲昵地拉着温梨儿的手,笑道:“梨儿,走,陪娘去你院里坐坐,咱们娘俩好好说说话。”
梁青悠和梁青柠便主动牵起三个孩子的小手,跟在后头。
一路上,梁雨荷絮絮叨叨,关切地询问温梨儿在宫中的饮食起居、生产后身子是否安稳。
温梨儿也细细询问父母身体、府中诸事。
母女间温情脉脉。
待到了栖梧苑,看着陈设布置一如往昔,打扫得纤尘不染,温梨儿心中暖意融融。
母女俩在窗边软榻坐下,梁青悠姐妹则带着孩子们在一边玩耍,枭枭和淼淼笑声悦耳。
温梨儿握着母亲的手,说起下个月,陛下将要与她正式举行大婚典礼之事。
出乎意料,梁雨荷脸上竟无半分吃惊之色。
温梨儿诧异:“阿娘……您早已知晓?”
梁雨荷点头,眼中满是感慨。
“礼部的官员前前后后登门好几次了,前来商讨你与陛下大婚的详细流程与仪制。”
她轻轻拍了拍女儿的手背,语重心长道:
“梨儿啊,陛下待你这片心意,娘都看在眼里。他为你思虑周全至此,连这大礼都要补上,给你一个最尊贵的名分。你定要好好珍惜这份情意,在宫中切记谨言慎行,恭顺有礼,更要懂得体察圣心。莫要因着宠爱便失了分寸,行骄纵任性之事。”
温梨儿郑重点头,依偎进母亲怀里。
“阿娘放心,女儿省得的。陛下待女儿的好,女儿都记在心里,定不负他。”
她又问起外祖母一家近况。
梁雨荷笑道:“都好着呢!你三个表哥在城东开的酒楼,生意红火得很。后又在城西城南各开了一家,日日宾客盈门。你外祖家如今也攒下了些家业,在这京城算是彻底站稳了脚跟。”
温梨儿虽一年未曾出宫,但母亲时常入宫探望,外祖家的事她也知晓不少。
听闻表哥们生意兴隆,外祖母身体康健,心中更是欢喜。
只是想到今日时辰已晚,不便再去探望外祖母,不免有些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