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门而入,里面书架高耸,摆满了各式书籍。-d_q~s?x.s`.`c`o!m!
不少老幼正埋头阅读,气氛安静祥和。
一位老者正在给几个孩童讲解《论语》中的道理,旁边还有人在抄写诗文。
墙上写着一张标语:教育从娃娃抓起。
男子缓步走近一排书架,随手抽出一本薄册,翻阅几页,不由得眉头微皱。
册子名为《农事百科》,内容却是讲述如何改进农具、增加产量的技巧,与他所知的农书大相径庭。
“先生可是对《农事百科》有兴趣?”一位身着青布长衫的中年人走了过来,面带微笑。
男子微微点头:“此书所述,颇为新奇。”
“此乃徐县令亲自编纂,集各地农法之长,又加入许多新法。目前已在南郊几个村落试行,预计明年产量能增长三成有余!”
男子将书放回架上,不置可否:“此书虽好,但寻常百姓多不识字,如何习得?”
中年人笑道:“先生有所不知,徐县令已下令各村设立‘识字班',且派遣县学学子下乡教授。力求五年之内,无论男女老幼,人人识字!”
男子微微颔首,不再言语,转身离去。
出了“共读馆”,他的目光落在远处的县衙上,眸中闪过复杂之色。.k!a~n`s\h`u+g,u?a?n′._c!o?m¨
全民识字,教育幼童,重商重农,大力发展基建……
长此以往下去,这永明县怕是要拥兵为王,自成一派了。
男子迈步走向县衙方向。
不同于寻常州县衙门的肃穆威严,永明县衙门前竟是一派热闹景象。
门前空地上,三三两两的百姓或站或坐,脸上无半分紧张。
甚至有小贩挑着担子,在县衙门前叫卖茶水点心,竟也无人驱赶。
县衙门口贴着不少告示,有百姓驻足看着,不时评头论足。
男子走近些看了看,那上面写着:“永明县事务公示”,详细记载了县衙近期办理的各项政务,包括赋税收缴、水利工程、道路整修、粮价波动等事项,甚至连县衙各项开支都一一列明,清晰可见。
“闻所未闻。”他轻声道。
一位路过的老者闻言,笑道:“客官是外地人吧?我们永明县现在每月都有这公示,县衙做了什么事,花了多少钱,都明明白白写在上头,老百姓心里有数,也就踏实了。”
男子不动声色:“这位老人家,我是外地来的商贾,初到贵地,不知道这徐县令为人如何?”
老者脸上露出敬佩之色:“徐县令啊,那可是个干实事的好官!上任才半年多,我们永明县就变了个模样。¨3¢8+k+a·n+s\h·u′.*n!e\t-修了路,建了水渠,惩治了吃人的‘万松号’,开了信用合作社,还办了‘惠民贷’,这日子是越过越好了!”
男子若有所思,这和他听到的评价似乎完全不一致。
“就说数月之前的那一场疫病,听说邻州邻县都死了不少人,可咱们永明县,就最初茶寮镇那边,走了两位上了年纪、本就体弱的老人家。之后,就再没死过一个人!”
男子闻言,一直平静无波的眼神骤然一凝:“可我怎么听说,永明县上报的疫病死亡人数高达百余人?”
老者呵呵地笑着:“客官定是听错了,全赖徐大人防疫得当,及时隔离,咱们永明患病者一共才百余人,也都叫徐大人给治好咯!”
男子静静地听着,眼神深处似乎有暗流涌动。
州府的公文记录,与民间百姓的亲身感受,竟能相差到这般地步。
他告别老人,往一旁走了几步,县衙旁一栋低矮的房子,挂着三个大字:外商会。
“这位客官,可是新来的外商?”门前一个温声细语的中年男子走上前来,作了个揖。
男子点头:“正是。”
“请随我来登记。”
男子随中年人步入外商会院落,行至一间宽敞明亮的厅堂。
厅内已有两人,一位身着绸缎长衫的商人模样人物,和一位身着素衣的清瘦书生。
正是赵镇南和陈九皋。
两人正低声交谈,见有人进来,俱都抬头望来。
赵镇南拱手笑道:“外地来的朋友?”
男子沉声道:“在下姓薛,乃薛家商号之人,前来永明县探访商机。”
“原来是薛老板。”赵镇南道,“在下赵镇南,是这外商会的主事。永明县令大人每七日会与外地商贾举行一次‘下午茶会’,薛老板若要见县令,可在此登记,交纳五两银子,明日便可参加。”
男子目光微闪:“不知这‘下午茶会’上,都有些什么?”
陈九皋笑道:“不仅能见到县令大人,更能听他详解永明县的商业政策。且与会者皆为外地商贾,也是一个互通有无的良机。”
薛姓男子不动声色:“原来如此。”
赵镇南取出一本册子,展开在案上:“还请薛老板留下尊姓大名,所经商品,以便我们安排。”
“薛志远,薛家商号,经营丝绸、茶叶、药材。”
赵镇南提笔记下,又将一块腰牌递给薛志远:“此乃明日入场凭证,还请收好。”
薛志远接过,从袖中取出五枚银锭,放在案上。
陈九皋收入匣中,又取出一张纸条递给薛志远:“这是永明县的几处客栈,价格公道,服务周到,都是县衙推荐的,薛老板可以选择入住。”
薛志远接过纸条,不置可否,只道:“多谢。”
说罢,转身欲走。
“薛老板且慢。”赵镇南唤住他,“明日午后申时,请务必准时来此,县令大人最重视守时之德。”
薛志远回头:“知道了。”
夜晚的永明县十字街,各色酒肆食肆人声鼎沸。
薛志远站在“天上人间”门口。
那些信中所谓的“县令纵容淫靡”、“贪赃枉法”、“勾结外商”、“私敛钱财”、“强压乡绅”、“败坏风气”……的指控,在这井然有序的永明县面前,似乎站不住阵脚。
但这“天上人间”,却是被反复提及的“罪证”。
“薛老板!”赵镇南不知何时已立在门口,笑颜如花,显是认出了白日里在外商会登记的薛家商号之人。
“早闻永明县‘天上人间’颇负盛名,特来拜会,赵老板这是——?”薛志远虚拱了拱手。
赵镇南哈哈一笑:“薛老板有所不知,这‘天上人间'是我的产业啊!来来来,今晚我做东,请老板尽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