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尽管不甘自己死的那么凄惨,在父亲没有说话之前,也不会弄死敌人。
“嗯,下去吧。”
听到属下的汇报,始皇帝觉得自己好愁啊,为什么孩子都是一些心慈手软之辈?
对待敌人就应该以秋风扫落叶的姿态将他们狠狠的打趴下,最好还是,斩草除根,可是结果呢,就这样不痛不痒的捉弄。
始皇帝不理解自己,儿女们为了自己的心情,他就觉得好心累呀。
就没有一个杀伐果断的血脉吗?
就是划了几道伤口,流了一点血,最起码也把腿打断,眼睛挖出来啊。
身体残废的人,就算是没有斩草除根,也安全许多呀,唉,心好累。
始皇帝以前从来都没有正视过继承人的问题,因为他从来不相信自己会死,毕竟统一六国这么大的功劳,他不是普通人,是真龙天子,真龙天子,怎么会死呢?
后世之人的到来告诉他,只要是人都会死的。
而且大秦二世而亡,想想自己没有继承人,最后搞得那么糟心,始皇帝突然迫切起来,他想要赶紧的寻找一个能接替自己位置的人。
这个人选以前是扶苏的,可是扶苏并不怎么能令他满意。
借着胡亥扒拉扒拉自己剩下的儿女们,却发现一个有用的都没有,这么新心软如何压制的了前朝的那些大臣。
又如何能接替自己掌握大秦呢?
但是如果就这样让自己的大秦为他人做了嫁衣,始皇帝想想就非常的不甘心
这个世上从来都没有棘手的事情,可是培养一个帝国的接班人,怎么这么棘手。
让始皇帝坦然面对死亡,己经是非常大的意志力了,结果现在选一个接班人,想要把大秦交给他都选不出来。
但是要想像历史上那样发展,始皇帝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既然己经被后世称为千古一帝了,前身后名一个不差。
那就索性做的更极端一些,现在后世之人不是还没有排名吗?始皇帝以为自己作为第一个皇帝应该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但是事实结果却不是他想象中的那样,就连风评也是在新世纪人类不断的探索秦朝的史料才反转过来。
一开始反正就是被称之为暴君,始皇帝能够感觉到后世之人对自己的偏爱,也许不是后世之人,是天幕搞的鬼。
很多消息明明是诸朝共享的,但就只有他一个人能看见,朝中的大臣也看不见。
后世之人对自己的喜爱表达的也太首白了,有些话始皇帝都无法再复述一遍,什么大风大浪没有见过,但是这种场面他是真的没见过,太首白了。
但是这首白的话语也能够让始皇帝清晰的感受到,原来后世之人对他的心,比自己现在的子民还要虔诚。
而且还十分的爱攀比,始皇帝清晰的知道,以现在大秦的国力,根本就做不到统一全球,可后世之人就是对他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自信。
始皇帝看到过他们的讨论圈,总是在各种的吹牛,什么给自己一颗长生不老丸,就能够统一全宇宙。
对不起,虽然自己很自信,但是他真的没有这个能力。
一首以来,始皇帝知道自己是非常厉害的,但是身边从来没有人真心的夸赞过自己,毫无利益纯粹的夸赞自己。
他不在乎,当然这些人也不配。
可是跨越时空,遥远的两千多年后,竟然会有这么一群人真心实意的感觉到自己很厉害。
非常的崇拜自己。
可是就这样……一向不在乎别人评价的始皇帝,竟然开始有些偶像包袱,开始从莫名的角度审视自己。
从是想要做到更好,而当皇帝就是不可能面面俱到,你要是想要站在一个方向,必然是会损害另外一方的利益。
以前始皇帝才不管这些,他所有的出发点全部都是为了大秦,说只不过百姓是大秦土地上最基本的生物,站在同一条道上,才会显得殊途同归。
但是现在始皇帝觉得自己的思想里面好像被强加了另外一种感觉。
总是会下意识的觉得后世之人会喜欢选择哪样的方法?然后潜移默化的靠近,但后世之人又是和所有百姓站在一起的,所以又是和百姓殊途同归。
让世家大主族觉得很难受,怎么莫名其妙的就开始维护这些人?
本来始皇帝这个皇帝陛下就己经够奇葩的了,他不把平民百姓当人当然了,他也不把王公贵族当人啊。
在乎的就只有他的秦律,他的大秦,勉勉强强还能接受。
因为无法接受的人都去死了,但是隔着千百年之后的后世之人,竟然也把这群贱民放在心上,真的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扶苏在边疆不能说快乐,但是最起码他放下了在都城的一些仇恨。
他双手双脚亲自的丈量着每一处大秦的国土,以前幼稚的想法不复存在。
看着黑暗的天幕,扶苏心里是感激的,不管出现的契机是什么,好歹给了他另外一个机会,一个不被人忽悠的机会。
和所有人一样,扶苏也很好奇,下一部电影到底是什么?
算算时间应该差不多了,再等一会儿,就到以往这个时刻了。
上面猩红的数字很快就要变成零了,百姓赶紧将手中的事情放下,他们每七天都盼望着这一刻的放松。
就算后世战争有些恐怖,但是他们也不想错过这全天下最公平的天幕了。
【系统连接成功,现播放第三部影片《十二生肖》,请各位观众老爷们欣赏;
“圆明园,1709年开始兴建,历经一百五十余年,建成后 令中外震惊,被称作“万园之园”。
海晏堂,园中最大的一组西洋建筑,每到正午,代表十二时辰的十二生肖铜像。
水柱齐射,蔚为壮观。”
圆明园内部的景象实在是巧夺天工 步步都是景色,眼睛都转不过来。
然而画面一转,这样的景色却不复存在。
“一八六零年六七月,英法联军闯入大沽口,大清王朝的防线彻底瓦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