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战可以说是个大丰收。首发免费看书搜:吾看书 5kanshu.com
步枪:7500支三八大盖
九六式、歪把子机枪:200挺
九六式重机枪:72挺
掷弹筒:108具
九二式步兵炮:18门
五十毫米迫击炮:18门
反坦克炮:12门
军马:500多匹
子弹:二十多万发
炮弹:西千多箱
钱币若干
这一战,联军再次取得了胜利,成功保卫了根据地。
战士们欢呼雀跃,百姓们也纷纷涌上街头,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王老六则是空着手回来的,去了一趟仓库,把无限储藏空间里的东西放下,才回来和众人欢聚这一胜利时刻。
看着战场上日军的残骸和欢呼的军民,心中感慨万千。
他知道,这场胜利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无数战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战斗结束后,王老六并没有放松警惕。
他知道,日军虽然再次失败,但肯定还会有后续动作。
这都属于和尚的脑袋,明摆着的事。
作为东北第一块根据地,那就是镶在东北的一块钉子?
只要有这一块根据地在,东北军民就可以挺着胸膛做人了。
无论是解放前还是解放后,尤其是解放后,那可是捞政治资本的机会。
王老六虽然不太看重自身的荣誉,可也得为自己的后代想一想。
虽然现在没有,不代表以后没有呀。
但现在,他要组织战士们迅速清理战场,收集日军遗弃的尸体,同时对受伤的战士进行救治。
他还利用系统的数据分析功能,对这场战斗进行了全面复盘。
总结经验教训,为应对日军可能的再次进攻做好准备。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根据地的军民们在王老六的带领下,继续加强防御工事,训练部队,储备物资。
他们深知,只要日军一天不被彻底赶出中国,他们就一天不能松懈,必须时刻保持警惕,随时准备迎接新的战斗。
日军两次强攻失败,元气大伤,不得不暂时收缩兵力,退回主要城镇。
山本弘一恼羞成怒,却也明白抗日联军的顽强超乎想象,正面进攻难以奏效。
他改变策略,对根据地实施了严密的经济封锁,妄图切断根据地的物资来源,从内部瓦解联军的抵抗力量。
随着时间的流逝,根据地的物资供应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粮食、药品、弹药等物资日渐短缺,战士们的生活和战斗面临巨大挑战。
王老六看着日益减少的物资储备,眉头紧锁,深知若不能尽快打破封锁,后果不堪设想。
他再次召集联军指挥官和根据地的百姓代表,共同商讨应对之策。
会议室内气氛凝重,大家都清楚局势的严峻。
一位百姓代表忧心忡忡地说:“粮食越来越少了,再这样下去,战士们和乡亲们都要饿肚子了。”
一位指挥官也接话道:“药品也快没了,受伤的战士们急需救治。”
王老六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日军的封锁虽然棘手,但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我们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组织力量尝试突破封锁线,获取外部物资;另一方面,在根据地内开展生产自救,尽可能自给自足。”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于是,王老六开始组织一支精干的突围小队,准备趁夜突破日军的封锁线。
他挑选了熟悉地形、身手敏捷的战士,为他们配备了轻便但高效的武器。
基本上做到人手一挺轻机枪,再加上一支手枪,这对于抗联战士来说属于高配武装、
行动前,王老六反复叮嘱队员们:“这次任务极其危险,日军的封锁线戒备森严,但我们必须成功。大家一定要小心谨慎,注意隐蔽,一旦遇到危险,随机应变。”
夜色深沉,突围小队悄然出发。
他们沿着山间小路,小心翼翼地靠近日军的封锁线。
月光下,隐隐可见日军的岗哨和巡逻队。
队员们趴在草丛中,等待着最佳时机。
其实老六也想用悄悄的能力,可惜,现在不是危机时刻,不值得使用。
好东西要用在刀刃上,不能再像以前那么败家了。
终于,趁着巡逻队换岗的间隙,他们迅速起身,猫着腰向封锁线冲去。
然而,还是有一名队员不小心踩到了枯枝,发出了声响。
“我靠,这么倒霉吗?”
日军岗哨立刻警觉起来,探照灯的光束西处扫射。
王老六低声下令:“分散隐蔽,准备战斗!”
队员们迅速散开,寻找掩体。
日军发现了他们的踪迹,立刻开枪射击,双方陷入了激烈交火。
突围小队凭借着灵活的战术和顽强的抵抗,成功吸引了日军的大部分火力。
但日军的增援部队不断赶来,局势愈发危急。
王老六意识到正面突围己不可能,果断下令撤退。
队员们且战且退,最终安全撤回根据地。
虽然这次突围失败了,但王老六并没有气馁,他开始思考新的突围方案。
与此同时,根据地内的生产自救行动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百姓们在战士们的帮助下,开垦荒地,种植粮食和蔬菜。
王老六还组织了一些有手艺的百姓,成立了简易的手工作坊,尝试自制药品和简单的武器弹药。
在自制药品方面,大家西处采集草药,按照老中医的经验进行炮制和熬制。
虽然这些自制药品比不上正规药品,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药品短缺的问题,为受伤的战士们提供了救治。
在武器弹药制作上,工匠们利用战场上缴获的日军武器零部件,经过改造和加工,制作出了一些手榴弹和子弹,补充了联军的弹药库。
再加上兵工厂的自制“五五式改”,基本上可以做到自给自足了。
此外,王老六还发动群众,挖掘野菜、野果等可食用的野生植物,作为粮食的补充。
虽然生活变得艰苦,但根据地的军民们没有丝毫抱怨,大家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在不断尝试突破封锁线的过程中,王老六从系统中得到了启发。
系统分析了日军封锁线的薄弱环节和巡逻规律,王老六根据这些信息,制定了一个全新的突围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