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阅卷工作,从不加班,以免夜间加班,灯烛走水,引发难以接受的损失,虽然原卷不在此,但若是毁了已阅的卷子,之前的忙活就都白费了。/l!u~o-l¢a+x!s_..c¨o^m/
白干都是次要,重新阅卷无非累些,最重要的,则是会耽误放榜的日期,这都是提前算好的吉日,可不能因失耽误,延误了放榜日期。
阅卷本是一件立功的好差事,可不能因为出岔子,将好事变成坏事,若是出事,不管损失大小,都会对好事蒙上阴影,所以,贡院历来小心谨慎,避免出错。
哦,对了,至于中堂的称呼,是翰林出身的文官,对阁臣的一种敬称,通常为翰林出身的官员专用,而不是人人都能这么叫的。
这类似于翰林院长辈与后辈之间的一种专用称呼,翰林以此为荣,彰显出身,和阁臣拉近关系。
至于着名的和珅和中堂时期,是不是通用,倒是没考究过,不过现在的大明确实如此。
晚上,因为入夜后不再加班,下值的算是比较早了,所以吃完饭各人都找一些事情打发时间,下棋的,喝茶的,斗贪官的娱乐项目也是不少。
翰林院的官员也都聚在一起,相互交流了今日阅卷的事情,史可程顺势提了今日的事情,不少同僚也是热情响应,称若是遇到,也会举荐,一时间,倒是场面大好。¨天?禧_小~说/网\ *无+错-内\容.
第二天早上继续开始阅卷,方孔炤拿起昨日交到自己这边的荐卷,看到那份文武并济的文章,面无异色,仿若毫无意外,早就知道了一般。
他挥动蓝笔,毫无停顿的写上了一个‘取’字,然而,却并未急着告知陈演,让陈演做终判,而是继续看其他的荐卷。
当天结束,方孔炤将那份卷子留滞,将其他卷子上交陈演出终审,一如既往,没有什么波澜,锁门过夜。
第二天早上,果然,方孔炤立马就发现了,昨天交上来的荐卷,出现了十几份文武并济的论调卷子。
这一次,他将所有的此类卷子整理到一处,然后批取后,放在最上面,下值时一同交到了陈演的案头,好戏,明天应该就发生了。
只是,没想到,第二天期待的事情并未发生,一切风平浪静,细细观察陈演,但并未发现陈演有丝毫异样,仿若也是认可一般,一天都带着笑意批阅卷子。
害的一直关心此事的方孔炤,差点儿就要离坐找机会去陈演的公案前看看,到底取中了还是落地了,不过,一直到下值,今天的驳卷也没有发回自己。
是今天的卷子都过了?还是另有蹊跷?
是夜,听闻消息的方以智他们还是非常高兴的,没有驳回就是好消息,说不定,这些卷子已经过了呢,想来,陈演也不想做的太绝。/第\一_看_书`网~ .无~错,内¢容·
然而,就在他们高兴之际,第二天早上上值前往大堂领取今日试卷时,却发现所有考官都被叫住,留在大堂等候。
丝丝不妙的感觉爬上心头,感觉此事定然不同寻常。
其他人则毫无感觉,总裁集合训话,再正常不过了,果然,不一会儿,大家都到齐后,陈演和司礼监、锦衣卫从偏厢走出。
“下官参见首辅大人。”
“诸位不必多礼,老夫将大家叫在一起,是向给大家提了醒。”陈演笑呵呵道。
“请首辅大人示下。”
“这是昨日交上来的荐卷,其中,这十一份,立意、论调皆不符本次会试提前就讲明的题意,出题时,老夫就有言在先。”
“此次截搭题,意在远人不服而不能来,夷人畏威而不畏德,首倡镇压,国朝实例,不胜枚举,蒙古人、女真人、倭人、夷人、蛮人皆是如此。”
“蒙古人不感念国朝互市,屡屡抢掠互市,破坏规矩,女真犯上作乱,倭人亵渎朝贡,夷人劫掠海上,蛮人野心勃勃,意欲西南自立。”
“国朝是没有以德服人?还是没有教化在先?可结果,却尽是野心勃勃之辈,人心不足之徒,常言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既然教化无益,唯有镇压,此乃铁一般的事实,任何企图教化的理念,都不适合当下。”
“是以,这十一份试卷,与老夫出题时言明的立意不符,当为落卷,告诉诸位,就是想告诉大家,稍后遇见此类棱模两可的骑墙之徒,直接罢落即可,不必再荐。”
“下官明白了。”众人称是。
但翰林中,不少新起之秀却并不放弃。
史可程接到方以智的眼神,当即拱手道:“中堂大人,下官以为,文武并济,并非反对以为震慑蛮夷,而是以武为德刃,先剿后抚,当为良策。”
“这些文章,文武兼济,下官以为才更符合题意,就算与中堂大人最初定下的取仕标准稍有偏差,但也并非完全不对,不当一棍子打死。”
修撰刘必达也拱手道:“中堂大人,下官也以为,这些卷子的文笔,已然达到了进士的标准,就算主张文武并济,也属合情合理,并不违和。”
“下官请中堂大人给这些仕子一个机会,彰显公正,低低的取了便是,若是如此文章都落第,岂不寒了天下仕子的心嘛,还请中堂大人三思。”
“请首辅三思。”“来去不过十几份,取了倒也无碍,我看过有的卷子,确实不错。”
“是啊,这些文章并未主张以文御武,以德制夷,这么说来,也算不上不对,取了也没什么关系。”
“取了他们,那符合题意的卷子,岂不是要被挤出去十几个?这些仕子又何其无辜?”
“呵呵,那也是他文章写的不济,怪不得他人,文笔不够老道者,如何登临进士?”
“有道理。。。”“。。。”
下面议论纷纷,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闹哄哄的。
史可程他们,自然只听见他们想听到的,听闻有如此多的人支持,不管翰林院都认可自己等人的主张,其他同考官,不少侍郎也是应和,当即底气十足。
这可是硬刚首辅啊,要是成了,不仅帮助复社的中第,还能大大出名一番,不畏首辅强权,舍身为仕子争取利益,啧啧,这一番,定然能在全国仕林大大露脸扬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