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掌 破阵
“蒙恬”我重复道,心里却不由多看了这个石像几眼,这就是蒙恬,秦国最有名的将军,也是让匈奴闻风丧胆的存在。
蒙恬,姬姓,蒙氏,名恬。汉族,祖籍齐国人,秦朝著名将领,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
蒙恬出身于一个世代名将之家。祖父蒙骜、父亲蒙武均为秦国名将,深受家庭环境的熏陶,自幼胸怀大志,立志报效国家。率领30万秦军征伐匈奴,次年收复河南地,击退匈奴700余里,屯兵上郡。吸取战国时期据险防御的经验,从榆中沿黄河至阴山构筑城塞,连接燕、赵、秦5000余里旧长城,据阳山逶迤而北。并修筑北起九原、南至云阳的直道,构成了北方漫长的防御线。蒙恬守北防十余年,匈奴慑其威猛,不敢再犯。
我们走到这个缓慢旋转的石像前,石像雕刻的很传神,身长八尺,络腮胡须,浓眉大眼,炯炯有神。石像周身雕刻有铠甲,后有披风,手持一柄长剑,剑鞘挂在腰间。
“这就是大将军蒙恬?”我看着这座石像心里有一种自然的亲近感,不由得伸出手轻轻按在石像上。
“你这是干什么?”黄三见我的表情有些惊讶的问道。
“没,没事。”我按在石像上的手轻轻抚摸着石像,“这人我好像见过。”
“你见过也不足为奇”黄三并没有被我的话吓到,“这样的相貌相似的很多。大街上相像的人多了。”
“不”我抬头望着石像的容貌慢慢摇了摇头,“我说的就是他。”
“他?”黄三看我的表情很认真,不解的看了看石像,又看了看我,“你没病吧,除了书上你上哪见过他本人去?”
“我不知道,但我就是觉得熟悉。”我没骗他,我真的觉得很熟悉。
“你不会在梦里见过他吧。”黄三诡笑着说道。
“梦里?”我重复道,“是在梦里嘛,我怎么感觉不像梦。”
“那你就是见鬼了。”
“鬼嘛?”我自问自答,“可能是吧。”
我们看着这个转动的石像一时竟不知该怎么办。即便我们知道这里就是整个奇门遁甲的阵眼所在,但对于如何能破掉此阵还是束手无策。
“黄三,你说的阵眼就是他嘛,我们怎么办才能破掉此阵?”田园问道。
“难道我们要阻止它转动嘛?”
“阻止转动?”黄三围着石像转了一圈,并没有发现什么机关,就抬眼扫视石像本身,最后把目光落在了石像手持的那把剑上。
“有什么问题嘛?”我问道。
“他的手有问题。”黄三盯着石像持剑的手说道。
“手?”我不解的看向石像的手。仔细一看,发现石像的手腕处和其他的地方不同,似是可以活动。
“对,就是那里。”黄三说道,“我们找找有没有机关,我觉得可能是被隐藏了起来。”
我们四人围着石像转圈,我的眼光瞥向石像的底座,那是个能转动的圆形转盘。我看上的是上面的图案。整个转盘上是一幅征战的画面。看上去应该是蒙恬和复苏在长城上阻击匈奴的场面。
突然,我眼前一亮,看见这幅画中有一处不对的地方。眉头一挑叫道:“我知道了。”
其他人的注意力立刻就被我的眼光吸引过来。我指着下面的画中一处并不明显的缺损处说道:“这里,这里的画并不完整。”
“不是这里。”黄三摇摇头,“这里最多是长时间侵蚀造成的。”
我觉得这里还是有问题,就用手去摸那块缺失的地方。这一摸之下,就感觉这手触及到的地方四周的石刻似乎都是活动的。这下子心里更好奇了,索性蹲下来,试着拨动的石刻。这一拨确实被我拨动了。
原来这上面的时刻是一块一块的小石板嵌在上面的。不过看上去就是一幅完整的画,但细看下这画里有的地方的石刻是错位的。
我开始试着将石板上的画面按照我所理解的方向去调整。这就是一个拼图游戏,幸好我对这个游戏很是熟悉规律。
“你在干什么?”黄三他们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机关,最后见我在这里玩的不亦乐乎,便问道。
“我在玩拼图游戏。”我说道。
三人围过来,见我在这里来回调整石板上的石刻,黄三咦了一声,“你怎么发现这里的机关的?”
“我刚才就说这里有问题,你不听,我就随手一摸就发现这里的石刻是活动的。”
黄三没再说话,反而专心的观察起这幅拼图来。欧阳纳兰和田园则看的一脸茫然。我也不再多言,专心的将拼图拼完。
当最后一块石刻按照我的推测推到位置上,我深吸了一口气。接着就听见了一声沉闷的响声,正是从石像上面发出来的。
我们抬头看去,只见黄三所说的那处持剑的手腕处像是有个转轴,手慢慢向下转去,剑也随着手由指天变向了指地。
当剑尖落到地上的时候,我们看见所有的兵马俑似乎都比以前僵硬了很多,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管用了。”田园高兴的差点跳起来。
“轰隆…”的声音从石像后面传来,我们绕过去,就见石像的身后开了一扇石门。
“原来在这里。”黄三向我伸了个大拇指。
“这里面没有长明灯。”田园向里面看去,是一片漆黑的甬道。
这下把我们难住了,我们都没有火把,只有黄色身上有打火石。而且这里的环境也不会有树枝让我们当火把。
“我先进去探探路。”黄三说着就要下去,却被田园一把拦住了。
“我去。”田园的话沉重却十分有力,“我在夜里练过急行军,稍微适应一下就能看个大概。不等黄三接话,田园当先钻了进去。
为了不让石门关闭,我和黄三又搬来两块石头把脚下的石门堵了个严严实实。
我们这边厢钢做完,就见田园从里面出来了,手里还拿着一个火把。
“有些火把就在甬道四周的架子上,只是没有引火的东西,估计是年代久远挥发了。”田园将火把交给黄三,让他用打火石点燃。
这样我们就有了照明,黄三举着火把,先下去,我和欧阳纳兰次之,最后是田园。
甬道一路向下,我们顺着向下的台阶走了大概百步远的距离,黄三当先停了下来。借着火把的光,我看见在黄三前面的是三口棺材。
“三才棺!”黄三说道。
说道三才棺,我忽然想起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蒙恬的弟弟,蒙毅。
蒙毅的祖先是齐国人,他的祖父蒙骜,从齐国西入秦国侍奉秦昭襄王,官至上卿。蒙毅的父亲蒙武,在秦始皇二十三年担任秦国的副将,与王翦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杀死楚将项燕。
蒙毅的哥哥蒙恬,在秦始皇二十六年由于家世的关系,得以担任秦国将领,率兵攻打齐国,大败齐国,授任内史。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后,派遣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向北驱逐匈奴,收取黄河以南的土地,构筑长城,利用地形,设置要塞,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绵延一万余里。蒙恬有十余年,驻守在上郡,威震匈奴,秦始皇非常尊宠蒙氏,信任夸奖蒙恬的才干,并且亲近蒙毅,蒙毅官至上卿,外出则陪秦始皇同乘一辆车子,居内则侍从在秦始皇的跟前。
曾经有一次,中车府令赵高犯了大罪,秦始皇让蒙毅依法惩治他。蒙毅不敢枉屈法律,判定赵高死罪,剥夺他的官职。秦始皇顾念赵高平时做事很认真,就赦免并恢复他的官职。
秦始皇三十七年冬天,秦始皇巡游会稽,取道海上,北走琅琊。途中突然患病,便派遣蒙毅折回会稽祷告山川。蒙毅还未返回,秦始皇行至沙丘便已病死。秦始皇病死的消息被封锁,文武百官都不知道。当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赵高,经常陪侍在秦始皇左右。赵高很得胡亥的宠幸,想要立胡亥来继承帝位,又怨恨蒙毅前次依法惩治他而不帮助他,因而存有残害蒙毅之心,就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地谋划,立胡亥为太子。太子既已立毕,便派使者,捏造罪名,赐秦始皇长子公子扶苏和蒙恬死罪。扶苏自杀身亡,蒙恬内心存疑,请求复诉。使者把蒙恬交给官吏,另外派人来接替他的职位,胡亥任用李斯的舍人担任护军,代替蒙恬掌兵。等到使者回来呈报,胡亥听说扶苏已死,便想要释放蒙恬,但赵高惟恐蒙氏再次贵宠用事,仍旧怨恨未消。
蒙毅祷告山川回来后,赵高就趁此机会,为了向胡亥表示尽忠,便要消灭蒙氏,就对胡亥说:“我听说先帝要举用贤能,册立你为太子已经很久,蒙毅却进谏说不可。如果他知道你贤能而逾久不立,那是对你不忠而且迷惑先帝!依我愚昧的看法,不如把他杀了。”胡亥听从赵高的话,就在代郡囚禁蒙毅。而在此之前,已先在阳周囚禁蒙恬。等到车驾回到咸阳,发丧安葬秦始皇,胡亥即位,是为秦二世。赵高最受秦二世宠信,日夜诽谤蒙氏,寻找罪名加以弹劾。
子婴向秦二世进谏说:“我听说以前赵王迁杀良臣李牧,而改用颜聚;燕王喜暗用荆轲的计策,而违背秦国的条约;齐王建杀他的先世忠臣,而用后胜的谋议。这三位君王,都各自因为改变旧规而丧失国家,殃祸降到自身。现在蒙氏一族,都是秦国的大臣和谋士,君主却要在一时之内舍弃他们,除掉他们,我私下认为这不可以。我听说轻于思虑的人不可以治理国家,不能广纳众智的人不可以保全君王。诛杀忠臣而任用没有节操品行的人,这是对内让群臣不能相互信任,对外让战士的斗志分离!我私下认为不可以这样。
胡亥没有采纳子婴的建议,却派遣御史曲宫乘坐驿车前往代郡,命令蒙毅说:“先王要立太子,而你却加以阻拦。现在丞相认为你不忠,判决你灭族之罪。我不忍心这样,只赐你一死,也算是很庆幸了。希望你自己打算一下。”蒙毅回答说:“假如以我不能博得先主的欢心,那么我从年轻开始做官,顺意蒙幸,直到先主去世,可算是了解先主的心意。假如以我不知道太子的才干,那么太子能独守宠幸,陪侍先主,周游天下,比起其他诸公子来,相差绝远,我还有什么可疑的。先主要举用太子,已经有好几年的积心了,我还敢进谏什么谗言,还敢出些什么计策呢!我不敢找借口来求全苟活,只是为了怕羞累先主的声名,所以希望你替我费点儿心思,让我能够为实情而死。何况古有明训:顺意成全,是正道所尊贵的;严刑杀戮,是正道所鄙贱的。从前秦穆公用子车氏三位良臣殉葬。处罚百里奚不当其罪,因此立号为‘缪’。秦昭襄王杀武安君白起,楚平王杀伍奢,吴王夫差杀伍子胥,这四位君王,都犯了大过失,使得天下人批评他们的不是,说他们的君王不够贤明,因而这四位君王的恶声,都被记载于诸侯的史籍上。所以说用正道治国的人,不杀害无罪者,刑罚也不加到无辜者的身上。希望你细心地想一想!”使者知道胡亥的心意,没有听蒙毅的话,于是将他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