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甬道机关
一说到陵寝入口,我们身上的疲惫和酸痛顿时减轻了不少。
“走,我们去看看。”我推着田园向前走。
我们跟着田园向前又走了几十米的距离,这里已经没有了上面漏洞的光亮,黄三用打火石点燃了掉下来的一小块木头,借着微弱的火光我们看见这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墓门,镶嵌在地下河岸的石壁上。我上去敲了敲,没有回声,里面应该是实心的。
“这门后面应该有千金石封墓,又称封墓石。”黄三向我解释道。
“这应该难不住你吧。”田园说道。
“看你黄三爷的手段。”黄三撸起袖子开始在石门的四周摸索起来。
我们站在一旁,眼看着火苗渐渐小了,我心里有些着急。
黄三摸了一阵,在一个拐角处停了下来,从怀里掏出一个弯钩模样的工具,伸进去用力一窍。
就在火光熄灭的瞬间,我们听到“哗啦…”一声,墓门打开了。
“你们先别动。”黄三挥手拦下了正要向里探头的我,“这里面空气不流通,有尸毒的话能熏死人。”
这话一出,我一下子缩回了脑袋,后脊背上森森的冒凉气。
过了约莫十分钟的时间,黄三第一个摸黑钻进了甬道。他走的很小心,一步一探,用了半小时的时间才向前走了不到五米的距离,我们的肉眼还能在黑暗中捕捉到他的黑影。
“啪!”的一下,我们看见打火石擦除的火花溅在了地上,一瞬间地上冒起一串火舌,并逐渐向里面烧去。
紧接着,甬道两边的石壁上亮起了火把。火把是燃烧在一个个的灯奴造型的凹槽里。
“长明灯。”田园滋滋叫道,“没想到这里会有这玩意。”
长明灯又名不熄之火,最早出现在各种神话故事中。据说这种不熄的火光是天宫之火,是普罗米修斯把它偷偷带给了人类。总之,人类由于机缘凑巧,知道了这个秘密。也许是某位先哲把它传给了人类,就像神农氏教会了人类种植农作物,有巢氏教会了人类建造住所。一旦人类得知如何制造永久的灯光时,消息不胫而走,全世界的庙宇都想装上这种永不熄灭的灯。
根据古埃及、希腊和罗马等地的风俗,死亡的人也需要灯光驱逐黑暗,照亮道路。因此,在坟墓被密封前,习惯于放一盏灯在里面。而富贵荣华之家就要奢侈一些,放上一盏不熄的灯,永远为死者照亮。千百年以后,当这些坟墓的拱顶被打开时,挖掘者发现里面的灯还在好好地燃烧着。但是这些是以前的事实,如今这仍是个未解之谜。
在中国,传说除夕夜因诸神上天,众鬼神就出来觅找食物,特别是那些魑魅魍魉之类,这些平时过年过节未能得到奉敬的散鬼,更是求之不得的良同(因这夜每家都有许多糕粿)。如果吹灭灯火,摸黑不见天地,它就会顺声抓人,特别是小孩半夜啼哭,老人咳嗽作声,就性命难保了。
类似记载很多,史记中记载在秦始皇陵墓中就安置有长明灯;中国人有视死如生的传统,人死后的陵墓也对应称作阴宅,君王尤其重视陵墓,作为死后的居所,他们也希望像生前的宫殿一样灯火长明,因此也就有了长明灯。
世界各地都有盗墓者,他们想尽千方百计,到古墓中去偷窃埋藏了千百年的金银珠宝,古墓往往与世隔绝,使宝物历经千年还保存得相当完好。在这终年不见天日的古墓中,盗墓者通常会认为里面应该是伸手不见五指。可是他们有时却惊恐地发现,在一些古墓的拱顶上,一盏明灯投射着幽幽的光芒。
公元527年,叙利亚处于东罗马帝国的统治,当时在叙利亚境内的东罗马士兵们曾发现,在一个关隘的壁龛里亮着一盏灯,灯被精巧的罩子罩着,罩子好像是用来挡风的。根据当时发现的铭文可知,这盏灯是在公元27年被点亮的。士兵们发现它时,这盏灯竟然已经持续燃烧了500年!遗憾的是,野蛮的士兵们很快毁坏了它,这盏神秘的灯的原理已无人知晓。
考古记录显示,这种古庙灯光或古墓灯光的现象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现,例如印度、中国、埃及、希腊、南美、北美等许多拥有古老文明的国家和地区,就连意大利、英国、爱尔兰和法国等地也出现过。
“我的天,今天我算是开了眼界。”黄三站在甬道里面,挡住了我们的视线,长明灯亮起来后照亮了整条甬道,黄三像是看见了什么神奇的东西一般,背对着我们自言自语道。
“三儿,你看到什么了?”欧阳纳兰焦急的问道。
“你们过来看。”黄三说话的时候并没有回头,还是静静的看着前方。
欧阳纳兰当先钻了进去,接着是田园,我犹豫了一下,看看四周在没有别人,也跟着钻了进去。甬道里的空间可以并排站两个人,我们四人分成两派,欧阳纳兰和黄三在前,我和田园在后,由于我们也想看清前面的状况就一人一边和前面两人错开站。
当我的眼睛看到前方的一瞬间,我整个人都呆了。
在我们所在甬道前面不到十米的地方,甬道变宽了很多,在甬道的两侧,密密麻麻的摆放着各种神态的石翁仲。左右各一排,一直向前,一眼望不到尽头。
翁仲,原本指的是匈奴的祭天神像,大约在秦汉时代就被汉人引入关内,当作宫殿的装饰物。初为铜制,号曰“金人”、“铜人”、“金狄”、“长狄”、“遐狄”,但后来却专指陵墓前面及神道两侧的文武官员石像,成为中国两千年来上层社会墓葬及祭祀活动重要的代表物件。除了人像外,还包括动物及瑞兽造型的石像,置于咸阳宫司马门。
翁仲历史上确有其人。原是秦始皇时的一名大力士,名阮翁仲。相传他身长1丈3尺,端勇异于常人,秦始皇令翁仲将兵守临洮,威震匈奴。
翁仲死后,秦始皇为其铸铜像,置于咸阳宫司马门外。匈奴人来咸阳,远见该铜像,还以为是真的阮翁仲,不敢靠近。于是后人就把立于宫阙庙堂和陵墓前的铜人或石人称为“翁仲”。司马贞的《索隐》云:“各重千石,坐高二丈,号曰翁仲。”可知,陵墓前置翁仲始于秦代,猛将。
“我们这是到了哪里?”田园的声音里有些迟疑。
“这么多的翁仲,难道是秦朝的文武百官全在这了不成。”
“这里到底是谁的墓?”欧阳纳兰扫视着两旁数不清的石翁仲,说话的语气很是犹豫。
“我说这里是始皇帝的陵寝你信不信?”黄三的话听着没有一点底气。
“这里的规格已经不在山西始皇帝陵寝之下了。”田园说道。
“这些比起兵马俑还是逊色了一些。”黄三微微摇头,“你们看这里的石翁仲的雕刻线条比较粗糙,人物刻画简单,只能看出大概的脸型。比起始皇帝的那些兵马俑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只不过这些石翁仲的数量着实吓了我一跳。”
“你们仔细看前面的路面。”欧阳纳兰盯着石翁仲下方的地面似乎发现了什么。
“你发现了什么?”黄三也回过神来,开始凝神注视脚下的地面,“操,这下面有鬼。”
“怎么?”我看着地面却看不出个所以然来,于是问道。
“你们看这地面,上面是一块一块的青砖,然而到了有石翁仲的下面就变成了一整块一整块的方石板了,而且这些方石板之间的间隙对于铺地来说,已经是过大的了。”
“你们在原地等我,我先上去试试。”田园说着就要向前迈去,却被黄三一手拦下了。
“这玩意我熟络,你还是靠边站吧。”说罢也不等我们说话,快步走到第一对石翁仲的面前。他故意抬头看了看,嘴上露出嘲笑的表情,“这人算人算死人,你故意在这里放上这么多的石翁仲就是为了吸引人的注意力,不让人注意脚下。看我今天如何破了你的歪门邪术。”说着,黄三左脚迈出,轻轻的踏上一块方石板,然后重心慢慢转移到前腿上,确定没有问题,右腿抬起,同样轻轻放在前面一块的方石板上,再缓慢的转移重心。
他就这样左一块,右一块,两只脚交叉向前,走了约有十块砖的距离。忽然,就在他的左脚踏上前面一块方石板后慢慢转移重心的时候,脚下的方石板突然向下漏了下去。
黄三一脚踩空,但重心没有全完转移过去,就停在那,然后我们看见他慢慢的向踩空的方向倒了下去。
“你丫的!”我怒吼一声,发足就冲了上去,也不管脚下青石板是不是有刚才没被黄三踩到的陷阱。我的眼里现在只有即将倒下去的黄三。
就在他和地面成45度角的时候,我一把拉住了他。正想把他拉回来,却听他说道:“别动,你拉稳我就行。”
只见他伸头去看那空板下面,他只看了一眼便破口大骂道:“狗日的,这下面居然是活动的岩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