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岸,夏口的水寨之中。
秋雨已歇。
刘备与梁翰及麾下将领,已在栈桥旁守候良久。
南岸的锣鼓声震天响,响彻了整夜,连北岸也清晰可闻。
不明所以的士兵们,纷纷低声议论,猜测南岸究竟发生了何事。
自家的战船并未出动,亦未对江东军发起攻击,南岸怎会有如此大的动静,仿佛激战正酣?
正当士卒们议论纷纷之际。
陈到目光锐利,指向前方高呼:
“主公,船只归来,有船只归来。”
刘备精神一振,凝神远望。
只见在火光映照下,四十余艘粮船,缓缓驶向北岸。
沿岸的士兵们,顿时哗然议论。
即便是早有预料的刘备,也不由自主地深吸了一口气。
船只归来,一艘未少。
但船身外侧却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矢,如同刺猬一般,令人触目惊心。
“看来,孔明已大功告成。”
梁翰却淡然笑道。
船只靠岸。
诸葛亮神采飞扬地下船,步履轻快地上前,拱手笑道:
“主公,亮不负使命,为主公从小霸王处借得十万支箭。”
“箭矢皆在此,请主公检视。”
说着,他回头指向身后的“箭船”。
刘备回过神来,脸上立刻露出喜色,大声称赞道:
“好好好,孔明,你未费一兵一卒便借得十万支箭,真是大功一件!”
“来人啊,速速卸下箭矢。”
士兵们一拥而上,开始卸下船上的箭矢。
诸葛亮不敢独占功劳,向梁翰一拱手:
“幸得恩师指点,学生这出草船借箭之计,方能成功。”
“若非雨天用计,那小霸王放火箭,亮不仅无功而返,还将成为世人笑柄。”
对于弟子的感激和恭维,梁翰这位老师,只是微微一笑。
“主公,这十万支箭我们先收下。”
“待孙策前来送死之日,我们再如数奉还给他,届时便两不相欠。”
梁翰指着南岸方向,面带讥讽地说道。
刘备却眼神一动,从梁翰的话中,听出了不一样的暗示。
孙策前来送死?
这无缘无故的,江东小霸王为何会来送死?
刘备突然想到了什么,喜道:
“军师,莫非你已有破孙策的奇策?”
“主公莫急,翰料想过不了多久,南面的使者就会前来,届时再与主公细说。”
梁翰这番回答,让刘备更加摸不着头脑,茫然不解。
孙策为何会自己来送死?
南岸的使者为何会来?
这些毫无来由,看似无关的话,让众将也是一头雾水。
即便是诸葛亮,眼中也充满了疑惑,猜不透自己这位老师,又在策划什么奇谋诡计。
刘备虽然心中疑惑,但对梁翰的了解,便知梁翰定是成竹在胸。
于是按下疑惑,不再多问,只继续按兵不动,耐心地等待下去。
…
五日之后。
北岸中军大帐。
“据密探情报,孙策已于两日前,率五千兵马离去。”
“据悉是豫章的太史慈,纠集刘繇旧部自立为豫章太守,有东进威胁丹阳的意图。”
“孙策遂将夏口兵权交于周瑜,亲自率兵前去讨伐太史慈。”
诸葛亮宣读了刚刚收到的情报。
“孙策竟然在这个关键时刻离开了?”
刘备神采奕奕。
将领们议论纷纷,对这意外的消息感到既惊讶又兴奋。
孙策,江东的主宰,既是三军的统帅,也是一位无与伦比的勇将。
孙策一旦离去,江东军的战斗力无疑会大幅下降,对我方自然是极大的利好。
“太史子义,乃世间之雄将。”
“昔年我救孔北海时,有幸结识这位忠勇双全的英雄。”
“可惜当时备仅一县令,不敢贸然招揽太史子义。”
“未料多年之后,太史子义竟无意中助我一臂之力…”
刘备回忆起往事,感慨万分。
显然,他对孙策征讨太史慈一事,并无丝毫怀疑。
太史慈,扬州太史刘繇的部将,当年应刘繇之召,不远千里从东莱渡海而来。
刘繇失地于孙策后,败逃至豫章,企图集结旧部,与孙策继续抗衡。
然而不久,刘繇因病去世。
太史慈作为刘繇的部将,继承了其人马,自封为豫章太守,继续占据豫章郡南部,不肯降服孙策。
按常理,孙策应先收服太史慈,清除豫章之敌,再对荆州用兵。
但由于刘备夺取荆州,似乎迫使孙策不得不提前介入,未能先平定太史慈。
如今两军在夏口对峙,胜负难分,孙策抽身先解决太史慈,似乎也合乎情理。
刘备未有怀疑,其他将领亦无疑虑。
唯有梁翰,沉思不语,眼中疑云渐起。
片刻后。
梁翰眼中闪过一丝冷笑,低声道:
“原来如此,周瑜,看来你已开始布局了么…”
“布局?”
刘备眼神迷茫,问道:“文舟,你这话是何意?”
梁翰并未解释,却说:“主公,我预料,这几日,南边当有人过江,向主公投诚。”
南边有人过江?
还投诚?
刘备一头雾水,完全无法理解梁翰的言外之意。
就在此时,陈到进入帐中。
“禀告主公,有一人自称朱治,声称从南岸敌营潜逃而来,欲求见主公!”
朱治?
那不是孙坚的旧部,孙氏两代之臣吗?
此人为何突然过江求见?
刘备心中涌起无数疑问,惊异的目光转向梁翰。
果不其然,南岸真的来了使者!
“说曹操,曹操就到。”
“主公,我们击败江东军的良机已至,先接见这位朱治吧。”
梁翰眼中露出难以捉摸的笑容。
刘备愈发困惑。
什么说曹操,曹操就到,这又与曹操有何关联?
朱治突然造访,与击败江东军又有何干系?
刘备心中疑惑,却按下心头之惑,命人请朱治入帐。
不久之后。
那位历经孙氏两代的老臣,戴着斗笠,小心翼翼地步入帐中。
“末将朱治,拜见刘使君。”
朱治摘下斗笠,向刘备深深一拜。
刘备亦以礼相待,命人赐座上茶,以礼相迎。
寒暄已毕,茶水也已象征性地品过。
刘备直截了当地问道:
“朱将军,你乃孙氏忠臣,今日却悄然过江来见我,想必非为品茶而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