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黄昏时分。
刘备亲自将张允送至营门之外。
“张仲诺,你务必竭力劝黄祖开城归降,以免无谓的战祸。”
“告知他,吾刘备以长江为誓,若其肯降,吾必令其继续镇守江夏。”
临别之际,刘备对张允郑重叮嘱。
梁翰心知,刘备此言出于真心。
他素来礼贤下士,对黄祖之才亦颇为赏识,有意收为己用。
若黄祖真能归降,免去兵戎相见,自然甚佳。
张允面露坚毅,正色道:
“主公放心,允定将主公求贤之心传达于他,说服其开城来降!”
郑重承诺后,张允拜别刘备,策马直奔夏口。
身后刘营渐行渐远,直至刘备身影模糊不清。
张允方才长舒一口气,仿佛飞鸟脱笼,庆幸不已。
回首刘营,张允嘴角露出狰狞嘲讽。
“刘备,你真乃自作聪明!”
“吾张家世代显赫,何等尊贵,岂会真心降你这织席贩履之辈?”
“你欲利用我劝降黄祖?”
“吾将利用黄祖,将你杀得片甲不留,夺回荆州!”
“舅已逝,刘琮投孙策,唯有我张允,方配继承荆州之业!”
“哈哈哈——”
张允心中盘算,越想越得意,一路大笑而去。
夏口南门。
城楼上。
黄祖持剑而立,眉头紧锁,远眺江边刘军大营。
“孙策方退,大耳贼又至。”
“尔等鼠辈,真以为我黄祖易是个软柿子,任尔等欺凌乎!”
黄祖怒拍城垛,咬牙切齿,怒火中烧。
身后部将苏飞,几番欲言又止,终小心翼翼说道:
“黄将军,末将有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黄祖轻轻挥手,示意苏飞直言。
“景升公已驾鹤西去,荆州易主已成定局。”
“将军曾射杀孙坚,与孙策结下深仇大恨,自是不可能归降孙策,唯有死战到底。”
“然将军与刘玄德,并无恩怨,素无纠葛。”
“今刘玄德已据江陵,荆南传檄而定,荆州七郡已有其六,荆州归其所有已成定局。”
“且刘玄德乃天子诏封,名正言顺之荆州牧。”
“此情此景,黄将军凭江夏一郡,夏口孤城,岂能与之抗衡?”
“既如此,将军何不顺时而动,以江夏郡归降刘玄德?”
苏飞一番利弊剖析,表明己意。
劝黄祖归降刘备!
他此番劝言,倒也言之有理,左右副将皆暗自颔首。
“胡说!”
黄祖愤然转身,怒目苏飞,斥道:
“吾黄祖乃黄家之主,荆州第一名将,身份何等尊贵!”
“景升公出身名门,汉室宗亲,海内名士,吾黄祖勉强奉其为主。”
“那刘备不过织席贩履之徒,凭借诡计窃取荆州,岂配令吾黄祖降之?”
“苏飞,你欲使吾为天下人所耻笑乎!”
苏飞被斥得灰头土脸,吓得汗流浃背,嗫嚅不敢再言。
黄祖冷哼一声,脸上怒容转为傲色,目光北望。
“吾闻曹操正率军猛攻宛城。”
“那大耳贼撑不了几日,必会回师南阳,抵御曹操。”
“届时吾先打孙策,再退刘备,趁势反攻,何愁不能收复荆州!”
“景升公既逝,荆州之主,唯有吾黄祖方配担任!”
黄祖霸道自负,向众将表露己之雄心壮志。
苏飞深吸一口气,目光中流露出惊诧,显然未曾预料到黄祖竟怀有如此雄心。
刘备自宛城至江陵,一路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孙策席卷江东,更是所向无敌。
黄祖竟不自量力,欲与那两位枭雄争夺荆州?
“黄将军——”
苏飞心中不忍,欲再劝解。
忽有一骑飞驰而至,直至南门之下。
来者高呼:“黄承宗将军,吾乃张允,速开城门!”
黄祖凝神细看,蓦然认出其人。
张允?
来者竟是刘表之甥张允。
“听闻汉水之战,已被刘备所擒,何故至此?”
黄祖面露惊疑之色。
随即命人开启城门,放张允入城。
须臾。
二人已对坐于城楼之中。
“仲诺,未料你尚在人世?”
黄祖为张允斟酒,满脸疑惑地审视这位故友。
张允叹息一声,面露无奈与苦涩。
“实不相瞒,汉水之战,吾确为那大耳贼所擒。”
“刘备百般威逼利诱,欲使吾降,吾却始终不屈!”
一番激昂之后,张允话锋一转:
“未料今日大耳贼兵临夏口,欲借吾入城,劝降黄将军。”
“吾心生一计,假意降之,骗过大耳贼。”
“故吾得以脱困,逃出大耳贼之手,前来与黄将军相会。”
听罢此番解释,黄祖方才恍然大悟。
随即,脸上又露出讽刺不屑之色,冷哼道:
“刘备这织席贩履之徒,真乃目中无人,竟欲招降于吾!”
“此大耳贼,实小觑吾黄祖之气节!”
黄祖闻此言,自是绝无降刘之可能。
张允暗自松了口气,趁机恭维,一番马屁拍向黄祖。
继而压低声音,笑道:
“黄将军,允此来非但脱困,更为黄将军带来破敌良机。”
“不知黄将军,可有胆识把握?”
黄祖目光一亮,急忙靠近。
张允面带狡黠,徐徐道出己之计策。
“允在敌营,窃闻大耳贼与其部将言,文聘押运三十万斛粮草至,正于汉水东岸设营。”
“文聘所率兵马,不过三千。”
“大耳贼进军过速,至夏口之兵亦不过七千,暂无法增援文聘。”
“此乃吾等之机也,黄将军。”
“若今夜吾等出城,突袭大耳贼粮营,必能一战功成,焚尽大耳贼之粮草。”
“粮草一焚,大耳贼军心必乱,黄将军再乘势攻其主营,何愁不胜?”
黄祖眼中光芒四射,突然紧握拳头,眼中燃起兴奋之色。
若能一战而破刘备,便可乘胜追击,沿江西上,一举收复江陵之地。
届时长江天险在握,荆南四郡可传檄而定!
即便不能尽占荆州,亦能据长江以南之地,成半壁荆州之主!
“仲诺,你之计策果真可行乎?”
黄祖虽心潮澎湃,却仍存谨慎之心。
张允挺胸而立,信誓旦旦。
“黄将军尽可放心,允所闻之事,字字属实,绝无虚言。”
“允临行之际,亦曾细察敌营虚实,确凿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