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淄博)有个传说:“太公封齐,五世葬周”。?萝~拉(§?小e#说??/ |§更§新e?>最\~全#
说是姜太公被封到齐地后,他和他后面好几代齐国国君却依然要回周地安葬,表现了太公对周王室的感情云云。
后来我因为好奇,了解了一下。
事吧,倒是真的,但齐君对周王室的感情神马的却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
tmd当时从齐国国都东门出去走两圈就有很高的概率碰上东夷人,埋齐地百分百被苦大仇深的东夷刨喽!
鲁国也是,国君直接埋国都里,因为放外面百分百被徐夷刨祖坟。
还有已经被不少知友说起过的燕国,从实际上的第一代国君(其父召公虽被封为燕侯,但他因为留在了宗周辅佐成王所以未去燕地就封)起,直到燕侯坤(姬坤,我能记住他主要是因为他这名)止,中间几百年燕国均无任何记载,不是因为燕国亡了,而是因为燕地蛮夷太多,失联了!
所以,周朝的分封不是天子指着地图,将手中的土地和权力分给诸侯,而是天子在地图上画个圈,给诸侯一点初始物资让诸侯去这个圈里开荒,只要记得每年给天子按一定数量上贡,剩下的无论开出了多大的地和多少的资源就都是你家的了。】
~~~~~~
评论区:
〖临淄旁边青州就是东夷老家,过条淄河走半天就可以和东夷相爱相杀了。〗
〖然而齐国最早都城是营丘。〗
〖姜子牙跟莱夷人打了一仗才拿下的。〗
〖想太公刚到营丘,当天莱夷就来打秋风了。〗
〖其实不算真夷人,商朝铁杆盟友,外加原始股,商人本就起家于东夷。一般野人也就井水不犯河水,那边见了周人直接开杀,姜子牙封在那本来就是去平叛的。〗
〖原来姬和坤几千年前就有渊源啊!〗
〖你干嘛~啊哈~哎呦。〗
〖包产到诸侯。〗
〖交够周室的,留足本宗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周王:“周室没有钱,可以给些爵位,你们诸侯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燕侯:这是天子任命,这里以后就是我们周的燕国了。〗
〖蛮夷:臭外地的,上我们北狄要饭来了。〗
〖ni nai nai wo zhe er hai you tong tian wen er!〗
〖呦,这北狄老太太还是正黄旗的呢。〗
〖弟弟,撒哈拉公爵、西伯利亚公爵、上海子爵,你想我封你哪一个爵位?〗
〖周朝那会,好像上海还有很大一部分在海上,还没被沉积成今天的上海,只能称之为松江男爵。〗
〖能封我企鹅王吗?假节,都督南极洲诸军事,能开府仪同三司更好。〗
〖真的可以吗?我想要当马里亚纳亲王,我这人没别的爱好,就喜欢沟沟壑壑。〗
——————
【姜子牙老爷子带着队伍经常和东夷打得火热。
鲁国前几代国君的坟包子都埋在鲁国国都西边,因为国都东边是蛮族的地盘,出了东门就得打仗。·w-e.n·x~u\e!t¨x?t-.*c`o\www.
燕国这个公国居然和中原失联数百年你敢信?
这哪是分苹果啊,这简直是华夏版的西进运动。】
~~~~~~
评论区:
〖燕国:人在北京已经漂泊失联。〗
〖吴国:你燕国也配叫失联啊?我才是失联啊!〗
〖晋国:啊米诺斯。〗
〖吴国好像是自己润的吧,燕国是分封的。〗
〖不是武王所封,亦非周公、成王所命 ,什么正规编制都没有,硬是碰瓷扯了个关系。〗
〖太伯奔吴大概率就是来碰瓷的,那时候的交通条件咋可能从西岐一路穿越荆楚蛮夷之地跑到太湖去。〗
〖但是dna已经证实了是一家。〗
〖重点不在是不是一家人,重点是正规编制。
周朝开国的两次大规模授予正规编制 都没你的份,几百年后你来句五百年前我们是一家来碰瓷。
就算dna和族谱对上了。的确五百年前是一家,又怎么样呢(摊手)……我难道还缺你这么一门几百年前的亲戚吗?〗
〖谁说姬周各邦不缺他这么一门几百年前的亲戚,给泰伯后裔吴国“抬旗”最积极的,不就是当时姬周各邦国之霸主晋国吗?〗
〖晋国需要吴国在楚国的侧后方进行军事扰动,以巩固自己霸主地位。
晋国不但积极鼓励吴国参与中原事务,还给予无偿的各种提升生产力和战斗力的技术支持。
当然,晋国和吴国互争伯长这就是后话了。〗
〖所以晋国是因为对楚国的战略需求拉拢吴国,又不是周天子认亲。
说不好听一点 只要能在楚国背后捅刀子,别说五百年前的亲戚了。
一千五百年前,追朔到大禹那边的亲戚也要啊。〗
〖泰伯奔吴大概率是真的,五胡十六国的时候,慕容鲜卑就有一支从东北跑到了青藏那边,还发展成了吐谷浑,并且延续到隋唐时期。〗
〖郾国,失联到名字都被史官记错了。〗
〖好像两个都有,叫燕国的那个被灭了,战国七雄的燕国其实是郾国。〗
〖对的,为了和南燕国区分。〗
〖不对,南边那个燕国在出土文物上也叫「匽」(写法有细微差异),和北边那个同一个字。〗
〖说白了,当时的汉字怎么写相当随意,意思到了就行。〗
〖都不对,目前学界有两种主流观点。
第一种:燕是郾的秦国写法,始皇统一文字,就把两个郾国的郾改成燕。
第二种:因为荆轲刺秦,所以始皇报复燕国,在史书上改成燕,把国号改了确实是莫大的羞辱。〗
〖第一种不太可能,如果郾、匽的秦国写法是燕,那秦国在古郾子国设立的就不该是郾县,而是燕县。¢秒=章?&节?°小@^说???网ee? 1#已*?:发=?布?@÷最_新@?·章·节+〗
〖所以是第二种咯?〗
〖对啊,你被最信任的人欺骗感情,还被他派来的死士追着绕圈,你恨不恨燕国?〗
大秦,咸阳。
众臣正思索燕丹什么成始皇最信任的人了,难道是有什么不为人知之事?
燕丹,即燕国太子丹,姬姓,燕氏。
战国时期,称呼比较乱。
太子丹、燕丹、姬丹,指的都是他。
在众人的印象中,燕丹和始皇曾经同在赵国为质,说关系差,那不至于。
说关系好,也谈不上。
只能说是两个同病相怜之人,交际频繁了些。
自从始皇继位,燕丹到秦国为质,拒绝投降秦国,恶毒咒骂始皇之后,两人早年那些微薄的情分,早就没了。
后人若是说好友,尚且可以理解。
但这个最信任的人,从何而来?
难不成燕丹是间客?
他咒骂始皇是演的,始皇欺辱他也是演的?
一切只是为了让燕丹在燕国拥有民心,然后派人刺秦,让大秦有大义名分对燕国动手?
这么扯的事情,真的可能吗?
但王翦转念一想,也不是没有可能。
燕王将太子丹的首级送来求罪,始皇却勃然大怒,限期一定要攻下燕国,莫非是因为好友之死?
王翦思索之际,却听上首传来一声疑惑声。
“嗯?”
众人疑惑,始皇比他们还疑惑。
若说好友,年少时在赵国,却有那么两份情谊。
但最信任的人?
这不是扯淡嘛!
更扯的是郾国和燕国之事,之前的视频已经聊过了,怎么又提起了?
太子丹:我也知不道啊。
~~~
周朝初年。
周公很疑惑,后人这不是挺明白的吗?
怎么之前许多评论,说要大周实行郡县制呢?
转瞬,周公又恍然大悟。
人成群,总有几个蠢货,何况是十四万万人呢?
————
太平天国。
刘兴汉在桌案上奋笔疾书。
因为他突然觉得文明起源于华夏说和文艺复兴是偷盗东方典籍之事,可能不是假的。
刀叉、分餐,华夏上古贵族用剩的玩意儿。
分封、军事殖民、经济殖民、文化殖民,更是华夏两千年前玩剩下的。
还有什么文艺复兴,早不复兴、晚不复兴,偏偏那时候复兴。
蒙古人打到欧洲,带来火药和文化典籍,明朝下西洋,也带来文化典籍,然后欧洲就文艺复兴了,这中间没鬼,就真的有鬼了。
而且翻阅典籍,刘兴汉发现明朝识字率高的离谱。
这跟汉朝戍边军队能写家书还不一样,因为汉朝是良家子,识字这是最基本的。
但明朝的通俗小说流行,和各地的学校遗址,都侧面印证了明朝的识字率。
通过考证,刘兴汉还发现清初的识字率也高的离谱。
可偏偏清中期的识字率,又低的离谱。
清初内部不稳定,反而高。
从康熙朝开始,社会稳定了,识字率反而低。
这不符合常理。
那就只有一种可能性,因为清初即是明末,识字率高是因为他们都是明朝人。
到康熙朝,除了长寿的,几乎都是清朝人,所以识字率低。
刘兴汉甚至设想,若是没有天灾,明朝内部不生乱,可能就没西方什么事了。
或许是皈依者狂热,或许是骗人把自己都骗到了,刘兴汉此刻已经不能用精汉形容了,因为在他的自我认知中,他就是汉。
他是当年汉室和亲公主的后裔,祖上被迫西迁到了欧洲。
他甚至试图论证,罗马就是大秦。
汉书中将罗马称为大秦,因为他们有类中国。
但刘兴汉认为,不是有类,罗马就是大秦,秦始皇的那个秦。
当然,这个有些离谱。
但刘兴汉也有个靠谱的考证,曾经的匈牙利王国,现在归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帝国是突厥人后裔。
贞观年间,西突厥沙钵罗利失可汗设立十部军事首领制度。
划分十个部落,每个部落由一名“设”统辖,合称“十设”。
因每位首领被授予一支箭作为权力象征,故又名“十箭”。
而这十个部落,被称为“十姓突厥”。
十个部落合在一起也称“十箭联盟”。
后来,苏定方平定西突厥,大部分十姓突厥归附唐朝,小部分一路西逃。
一路逃,一路征服当地土着并同化,十箭联盟、十姓突厥就一路传了过去。
匈牙利的土着的马扎尔人,认为十姓突厥尊贵无比,毕竟他们能打,而且有文化,至少和他们比起来相当有文化。
所以,他们攀龙附凤,也搞出十个部落,自称十箭联盟。
匈牙利的国名就是突厥语和当地语言混合而成。
不过后来随着时间一长,神罗、阿法的文化入侵,后代就忘了国名的来历。
后来,更是亡了国,所以更不知道了。
以上内容不是扯淡,也不是臆想。
既不是刘兴汉的原创,也不是后世华夏的西方伪史论。
出自十四世纪初,是伊利汗国拉施特奉伊利汗合赞和合儿班答之命,主持编撰的一部世界通史着作。
这个伊利汗国和今天喝的那个伊利没有关系。
伊利汗国,在今天波斯境内。
但硬要扯,也能扯上关系。
今天喝的伊利,地址位于内蒙。
因为伊利汗国是成吉思汗铁木真之孙、拖雷之子旭烈兀在西亚所建立的政权,属于蒙古帝国分裂后的四大汗国之一。
当时伊利汗国已经建立半个多世纪,蒙古帝国的征服地,上层是大部分蒙古贵族加上小部分当地土着贵族。
随着时间推移,久离家乡,互相联姻,不可避免的就被同化。
第七代伊利汗合赞为了让后代子孙不要忘了来历,所以命人编纂《史集》。
全书原分为三部:第一部为《蒙古史》,第二部为《世界史》,第三部为《世界地志》,但流传至今的只有前两部和一个残缺不全的附编。
所以,刘兴汉只是在此基础上完善理论。
他倒不是闲着没事,因为天国需要洋人科学家、匠人、军事家。
花钱请,当然能请到人。
但是天国能花钱,大清也能花钱。
更何况,西方各国更愿意支持大清。
毕竟,大清宁给友邦、不给家奴。
大清政权,防内甚于防外。
只要各国不颠覆他们的政权,承认他们的统治,大清要地给地、要钱给钱。
这样的政权,打着灯笼都难找。
反观天国就不一样了,宗教是异端就不说了,他们不可能像大清一样割地、赔款。
这是他们军队所性质决定的,没办法改变。
即便暂时服软,等他们统一全国,各国就要受到他们无休止的报复。
因为他们是以汉人为基础的政权,各国使者再看不上华夏,也是了解过华夏历史的。
他们可以服软,但一定会复仇。
因为他们讲究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百世之仇,犹可复!
所以,各国更愿意支持大清。
而且用钱构筑的关系,从古至今都不稳固。
父子、夫妻的关系,稍微稳固一点,但也没好到哪儿去。
这世上最稳固的是信仰,不管你是信仰正统宗教、邪教,还是其他的。
信仰是最稳固的,可以为信仰奉献生命。
所以,刘兴汉就要构筑一套信仰。
匈牙利本就是突厥后裔,大唐与突厥本就是一家人,打仗只是两兄弟闹矛盾。
所以加入天国不是背叛,而是认祖归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