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黑虎面色铁青,一脸恨铁不成钢的看着自己的大哥。
如果可以的话,谁又愿意骨肉相残?
都是一母同胞,谁又愿意杀死自己的兄弟?
崇黑虎黝黑的脸上,流下两行清泪。
“兄长,你已经位极人臣,天下四大诸侯,你奶其中之一。”
“然而你不以仁德之心对待百姓,迷惑陛下,残害百姓,对奸臣行贿,还帮着纣王,建造了鹿台,这都是罪大恶极的罪过了。”
“现在,整个天下的诸侯,都想着要将咱们姓崇的杀干净。”
说到这里,崇黑虎不由得,捏了把汗,自己也姓崇,差点就跟着自己的这个便宜哥哥,共赴黄泉了。
也幸亏,文王知道自己并不是奸诈之人,主动提出作保,自己才免于被天下诸侯围攻的命运。
这样一来,自己又如何,不给文王尽心尽力办事?
崇侯虎黯然低头,不再言语。
他这么多年,为了谄媚纣王,结交费仲、尤浑这两个奸臣,自己做了多少缺德事,还是清楚的。
不说别的,就建造摘星楼、鹿台的过程中,三丁抽二,就不知道导致多少人惨死了。
崇黑虎让人,将崇侯虎捆了,送到了西岐。
进了西岐大营,姜子牙亲自出门,迎接崇黑虎。
“贤侯,大义灭亲,帮助天下,清楚了这个逆党,君侯果然是天下间少有的奇男子!”
崇黑虎朝着姜子牙,深深的鞠了一躬:“丞相言重了,多亏了您写信过来,让我知道了,自己该怎么做。”
“所以才将兄长崇侯虎拿下,送到丞相手中。”
姜子牙带着崇黑虎,去见文王。
文王坐在椅子上,看到崇黑虎,有些惊喜。
“崇二贤侯,伱怎么在这儿?”
崇侯虎和崇黑虎,虽然是一母同胞,但是性格极为的不同。
崇侯虎谄媚纣王,结交奸臣,戕害百姓,是天下人人人得而诛之的奸贼。
反而崇黑虎,古道热肠,治理地方井井有条,并没有什么劣迹。
所以,天下人看到崇黑虎,都是比较客气,文王之所以对崇黑虎如此客气,也是如此。
崇黑虎本就黑色的脸,微不可查的红了红。
“王爷,我家兄长逆天而行,做了不少的错事,杀害了不少百姓,所以我今天将他捆了过来,请求王爷处理。”
文王听罢,有些不悦。
心想崇侯虎再怎么不好,是你亲哥哥。
你居然将你亲哥哥绑来,还把他一家人送过来,实在是不太仁义。
姜子牙在一旁,看出来文王的心思,赶忙替崇黑虎辩解。
“崇侯虎作恶多端,崇黑虎帮忙捉拿,大义灭亲,实在是天下间难得的奇男子。”
“天下人恨崇侯虎入骨,三岁孩子都想吃崇侯虎的肉,而崇黑虎为政勤勉,天下宾服。”
文王听后,勉强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姜子牙立即传召士兵:“将崇侯虎带上来。”
不多时,卫士带着崇侯虎和崇应彪父子俩,来到了中军大帐。
崇侯虎此时,不复之前的桀骜,乖乖的跪在地上。
姜子牙根本没有废话,直接宣布:“崇侯虎恶贯满盈,现在到了该清算的时候了,你还有什么可说的?”
文王想着,崇侯虎好歹跟自己同朝为官过,有些不忍心杀戮。
姜子牙招呼卫士,将崇侯虎父子二人,推出去斩首。
不多时,卫士带着一个托盘,上边防止崇侯虎和崇应彪的首级。
可怜这父子俩,钻营了一辈子,从来不拿平民百姓当回事,这下好了,死在了百姓的手里了。
文王这还是
“丞相,我兄长那些家眷,怎么处理?”
崇黑虎有些不好意思的,询问起姜子牙。
“贤侯,你兄长崇侯虎作恶,跟他的妻子儿女什么关系?”
“君侯,你将你兄长的这些东西拿走吧,等回到崇州,可以酌量给予他们财物,这个得看君侯你的意见。”
“另外,曹州那边,君侯最好派一个得力的手下镇守,你先将崇州的事情处理好。”
听到这里,崇黑虎不由得,有些佩服起来姜子牙了。
以前听别人说,姜子牙不过是走了运,跟陛下攀上了交情,才身居高位的。
现在,崇黑虎明白了,姜子牙能够做到丞相,绝对不是运气。
这家伙的理政能力,非常的强。
姜子牙辞别了崇黑虎,回到了西岐军营。
“大王,什么时候有空,咱们一起进崇城看看,清查一下城里的仓库,再核对一下人口。”
文王闻言,也是同意了。
他虽然没有当过天下之主,但是这些东西,他也是懂的的。
自从斩了崇侯虎以后,姬昌的精神状态,就变得比较奇怪。
每次要睡着的话,就会莫名其妙的,梦见崇侯虎没有了脑袋,站在自己的面前。
每次,姬昌都在梦中,被惊吓而醒。
回西岐的一路上,姬昌经常梦到崇侯虎,每次梦到以后,精神状态就差一点。
等到回到西岐,姬昌已经从一个精神矍铄的小老头,变成了一个行将就木的老者。
回到西岐以后,西岐的太医,纷纷请缨,给文王看病。
然而,文王的身体,实在是太过于年老了,就像是一辆年久失修的车辆。
每个零件,看起来都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等到凑在一起法时候,就不能很好的当做一辆汽车来开。
甚至,出发就会抛锚。
文王强行撑着身体,掏出金钱,不停的给自己占卜。
终于,这天占卜之后,文王让人,将姜子牙叫了过来。
姜子牙不知道是什么事,赶忙来到宫中,拜见文王。
文王看着姜子牙,不由得一阵喜欢。
自从姜子牙当上了西岐的丞相,本来就富庶、秩序井然的西岐,不但变得更加富庶、有秩序了。
甚至,还多了以前没有的东西。
现在西岐的军队,非常的强悍,可以说,现在天下,实力最强的诸侯,就是现在正在坐着的姬昌!
姜子牙来到文王面前,双手拱手。
“老臣姜子牙,不知道陛下宣召,所为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