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了!
王羡居然是被送进宫中,还被封了美人!
简直太不可思议了,他可是个男人!
历史上也有皇上喜欢男宠的,但那毕竟是少数,老皇上都六十多了,还爱这个调调?
想想都觉得恶心。
萧依依看着赵平安,心里暗暗说,难怪他要说王羡死了,被这样折磨着,换了谁也挺不长久啊。
然而赵平安一本正经的对赖公公说,“还请公公多关照些,日后若有用的上小人的地方,尽管直言。”
“你敢咒我?”
一个卖棺材的,我可不想有用着你的时候。
赖公公生气的用手指着赵平安教训,“别以为皇上饶了你,你就高枕无忧了,咱家可全都瞅着呢,你要是敢图谋不轨,咱家第一个不饶你!”
他说完一甩尘拂,气呼呼的离开。
这里面的信息量好大,萧依依一时间解读不过来。
好像赖公公是知道赵平安的底细的,他说他在盯着赵平安?
所以,昨天赵平安是因为这个才发的脾气?
她偷偷看着赵平安,想要看透这家伙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结果她越看越觉得自己看不透赵平安。
他一定有什么事情瞒着呢!
赵平安被莫名其妙的一顿排喧,面子过不去,他摸摸自己的鼻子不满道,“早死晚死总有一死,敢说你用不着我?”
说完一抬头,正好对上萧依依探究的目光。
他感觉有点心慌,连忙转头看向别处。
心虚了,他心虚了!
萧依依可以肯定,赵平安身上有个大秘密,否则他干嘛躲着自己?
“你总瞅着我干啥?还不吹奏起来,客人都来这么多了,别让主家失礼!”
赵平安被萧依依瞅急了,不满的催促。
“皇上不急太监急,要你多说!”
萧依依说着就拿出唢呐开始吹奏。
先吹的是《大出殡》,这首曲子她修改过,曲调和缓,深沉,持重。
跟这个时代常用的曲风有很大差别。
唢呐催泪效果特别强,情感一渲染上来,整个灵堂都是哀伤的哭声。
不说别人,萧依依自己都把自己感动的泪流满面。
杨泮毕竟是为民族的文化传承保留了火种,这种深明大义的精神,感动了所有来吊唁的人。
当然,也有个例外,那就是礼部尚书谢子乔。
谢尚书虽然被罚,但是这点惩罚对他来说根本就没伤到筋骨。
他儿子谢俊的前程虽然没了,可他还有其他优秀的儿子。
而杨泮却是孑然一身,什么都没留下,虽然他也有几个徒弟,但是那些读书人都成不了大气候。
他用一个儿子的前程换了杨泮一条命,说到底,他是赚了的。
赵平安看到谢子乔上香的时候,老管家突然冲出来,拔掉香火怒斥,“老爷不受谢家的香火,请您回去吧!”
众人皆惊!
这可是以下犯上,谢子乔打死他,一点都不冤枉。
然而谢子乔却忍下了这口气。
他淡定道,“我知杨兄对我多有怨言,怪我接应不及时,又出了很多差错,可是古籍最终还是安全的全部转移出来了呀,我不敢居功,杨兄当留名千载!”
这个不要脸的,人家都没了,还要来膈应人。
硬要把杨泮的功劳往自己身上扯,简直无耻之极!
萧依依突然拉起一个长调,吹奏《葬花吟》的高潮。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静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强烈的悲愤曲调,让所有的人在瞬间就懂了,杨泮是在怎样的环境下,才把古籍给运出来的。
他孤身逆行,为了保住文化传承的根脉,所担负的何止是个人的荣辱,他是实实在在的为天下所有读书人。
再来看礼部尚书谢子乔,分明应该第一时间想到保护文化瑰宝,可他只顾自己逃命,为此不惜裹挟皇上,让本该秩序井然的京城,变成了屠戮场。
百姓惨不忍睹,谁家没几个亲戚在乱局中遭殃,这一切都是谢大人做的好事儿!
本来应该受责罚的老管家冲着谢大人呸了一口,“我家老爷不认识你这种狼心狗肺的人。”
“我们好不容易把古籍运出来,你却叫人来偷,气得我家老爷吐血……”
老管家义愤填膺,眼里都要喷出火来,“你走,你快走,不要让我家老爷死不瞑目!”
堂堂的谢大人涵养再好,被老管家一而再,再而三的驱赶,脸色也不好看了。
他怒斥道,“大胆奴才,一再冒犯本官,真当本官不敢杀你吗?”
“哎呀,大人,杀了人,必定要用棺材的。”
“您要不先订口棺材吧,赵记棺材,结实耐用,绝对不偷工减料,杨大人用的这口就是我亲手打造的。”
赵平安插科打诨的说。
“滚!老夫用不着!”
“有备无患啊,反正谁早晚都有那么一天的!”
他这一打岔,人们都笑了,再看不懂情势的,现在也明白丧家极其厌恶尚书大人。
若是大人之间,还会留三分脸面,一位大人跟一位老管家相互呛声,尚书大人先就落了下乘,传出去赢了也没理。
尚书大人以势压人,欺负人家一个孤老头子,光彩吗?
一点都不光彩好吧!
人们只会赞赏老管家忠义护主,骂尚书大人没良心,欺负老人家!
很多来吊唁的人记住了赵记棺材。
毕竟敢在尚书大人面前,推销棺材的人不多啊!
这是谁家小子?
太莽了!
还有很多人记住了杨大人灵堂上那个吹唢呐的。
那曲子真好听,那种伤心难过不是硬生生的嘶嚎,而是发自内心的,对人性的批判!
大家只能说,乐府司的乐师比不上她。
礼部尚书走了,朝中的各位大人也走了。
这一闹让谢子乔名声扫地,无形中再次提高了杨泮的声誉。
他人虽然没了,但是他的故事却依旧在人们心里嘴里流传着。
赵记棺材,萧记唢呐似乎成了丧葬市场的标配!
谁家老人上山不躺赵记棺材里,不用萧记唢呐送葬,似乎就没有文化韵味。
赵平安和萧依依怎么也没想到,老管家这一闹,把他们的名声给带火了。
赵平安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每天都能接到大订单。
萧依依也有忙不完的活计。
本来他们还担心河对岸的战火烧过来,可是听说谢尚书跟皇上建议,要跟北戎人议和。
大约暂时不会有事。
毕竟要到冬天了,这种天气不好开战,百姓们难得的多了两个月的时间,抚平战争带来的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