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本,递给朱慈炅,并介绍道:”这边是方料区,那边是板料区,每种木料都有单独的记录。newtianxi.com“
朱慈炅接过账本,翻开一看,果然,第一页就详细的写着,二层支架木方,长xx,方xx,第二页开始就是具体的数量了,某月某日进多少方,晾晒多少天,某月某日又被领走多少,都有详细的记录。
朱慈炅并没有说什么,就这么一路仔细的看过去,每道工序,每种记录他都仔细的看了一遍,毕懋康也不知道皇上到底要干什么,只得小心翼翼的陪着朱慈炅,一路看下去。
------------
第十四卷 第五章 提高产量
朱慈炅在毕懋康等人的陪同下足足转了三个时辰才将超级战列舰的整个生产过程细细看了一遍,他们出发的时候还是红日当午,刚用过午膳,等到看完已经是彩霞满天,晚膳的时间都快到了。
朱慈炅自然不可能在造船厂用膳,皇上的饮食讲究可多了,没有百十号人,根本就伺候不过来,而他总共才带了十多个人,御厨什么都没带一个,完全达不到规制要求,所以尽管造船厂的高管准备了丰盛的晚宴,殷切挽留,朱慈炅还是示意毕懋康推了。
一行人赶回大明号的时候,船上早就准备好了丰盛的御宴,朱慈炅赐几个亲信一起用完晚膳,便带着毕懋康、王徵、孙元化、曹化淳四人匆匆赶到会议室,准备开会了。
这四人的组合貌似有点奇怪,一个工部尚书,一个兵部尚书,还有一个工部左侍郎和一个东厂提督,怎么看都有点奇怪,而且会议室的布置更是奇怪,这四人每个人跟前竟然都有一盏明灯,而且还有文房四宝,甚至墨水都磨好了!
朱慈炅并没有解释这样做的用意,招呼众人坐下以后他便点名道:”曹公公你负责记录,朕说的每一个字都要记下来,以备查阅。“
曹化淳连忙拿起毛笔,沾上墨水,恭敬的道:”微臣遵旨。“
朱慈炅扫视了一圈,立马严肃的道:”孟侯,朕想在一年之内将东大营造船厂超级战列舰的产量提升到两百艘。“
毕懋康闻言,错点没将刚吃下去的晚膳全喷出来,这怎么可能,他也顾不得那么多了,直接拱手道:”皇上,请恕微臣斗胆,这超级战列舰结构复杂,非熟练工匠不能参与生产,现在匠户中的熟练工匠几乎都招完了,要在一年之内将产量提高一倍不大可能啊!“
朱慈炅并没有生气,反而点头道:”恩,人员不足,这个问题提的好,朕就教教你怎么把人员扩充一倍。“
毕懋康闻言,不由自主的抓起了毛笔,做凝神静听状,皇上可从来不吹牛,他说有办法,那就绝对有办法。
果然,朱慈炅紧接着解释道:”朕今天细细的看了一遍超级战列舰的生产过程,有很多地方的确非熟练工匠不行,但是,也有一些地方是不需要熟练工匠的,比如说材料的周转,以一车木方为例,在木料加工场加工好以后,是加工木方的熟练工匠亲自送到管事那里去点数入库的,这个搬运过程和点数入库的过程浪费了多少时间,这个熟练工匠的时间是不是浪费掉了?到了生产组装这边,又是熟练工匠亲自去点料领料,这段时间他什么都干不了吧,这又浪费了多少时间?还有固定龙骨的,木料一般都很大很重,都是那些熟练工匠一起爬上爬下,抬一根固定一根,这样又浪费了多少时间?这些诸如搬运过程之类的纯力气活完全不需要熟练工匠吧,如果专门招一些学徒来搬运,应该立马就可以上手吧,这样人员很快就能扩充一倍。“
毕懋康记着记着感觉不对劲了,他不由放下笔,小心的道:”皇上,这材料并不是那么好辨别的,光是木料就有上千种,随便招个学徒,他根本就不知道应该搬运些什么材料啊!“
朱慈炅继续点头道:”这个问题也提的好,朕就教教你怎么让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学徒准确的找到需要的材料。“
毕懋康疑惑的提起笔来,脸上露出迷茫的神色,这个貌似有点不可能吧!
朱慈炅则直接从旁边孙元化那里将纸笔拿过来,刷刷刷几下画了个超级战列舰的轮廓图,然后在各个部位分别标上一二三四等数字,毕懋康呆呆的看着战列舰的轮廓图,完全不知道皇上是什么意思。
这个其实在后世的工厂里面是个很常见的东西,说白了就是材料编号,后世生产任何东西几乎都有材料编号,这编号的作用大着呢。
朱慈炅将轮廓图推到毕懋康跟前,详细的解释道:”一艘战列舰材料是很多,但加起来总不会到一万种吧,我们可以给所有材料都编上号,不到一万种,那就用四位,九千九百九十九种都只要用四位编号就够了,比如这个一层甲板,第一位编号就是一,然后再细分比如一层甲板舱室的材料是一一,炮门的材料是一二等等,然后再到第三位,比如舱室地板的材料是一一一,舱室墙壁的材料是一一二等等,然后再到第四位,比如一层舱室地板第一块的编号是一一一一,第二块的编号是一一一二,这些数字可以在材料入库的时候直接派专人用钢字在统一的位置砸出凹痕,然后再抹上各种颜色的涂料,比如一开头的是红色,二开头的是绿色,红色的摆一起,绿色的摆一起,这样的领材料的人只要一看颜色就知道该往那里去领料,只要再一看编号就知道自己该领哪些料了。“
毕懋康刷刷刷记录完,立马拱手道:”皇上真是太英明了,微臣真是茅塞顿开,茅塞顿开啊!“
没想到,朱慈炅却是摇头道:”孟侯,你茅塞开的还不够,这编号可不光有这么一个作用。“
毕懋康立马提起笔,渴求道:”请皇上教诲。“
朱慈炅耐心的解释道:”这编号可是个大工程,首先,你要组织相关人员编一本完整的《战列舰材料编号大全》,详细标明材料的名称,用途、尺寸、数量等信息。“
这的确是个大工程,一艘战列舰几千种材料,这《战列舰材料编号大全》编出来起码有十来本。
朱慈炅继续解释道:”这个《战列舰材料编号大全》编出来以后,就要根据编号重新划分仓库,每个仓库都是一类编号的材料,而不是根据什么方料,板料去划分仓库,这样负责生产每个部分的工匠只要到一个仓库就能将所有材料领齐,这中间节省的时间就多了。“
毕懋康边记边点头,眼神中的钦佩之色越来越浓,甚至连王徵和孙元化都忍不住跟着记录起来,这材料编号在后世虽然是个随处可见的东西,但是在明朝这会儿,还真是个超前不知道多少年的管理经验,如果能推广开来,整个大明各行各业的生产效率都会大幅增长!
------------
第十四卷 第六章 先进理念
朱慈炅并没有学过管理,他只是在各个车间看过人家是怎么管理的,所以他对管理也没有一个系统的认知,只能追寻着前世的记忆,想到哪里说到哪里,不过这对于明朝人来说已经是难得的先进管理理念了。
说到这个材料编号他又想起前世在车间里面看到的生产计划,于是,他紧接着道:”有了材料编号大全,你们就能清楚的知道一艘战列舰到底需要多少材料,如果事先把材料都准备全,就不会出现停工待料的情况,朕今天在造船厂仔细看过了,各船坞的进度都不一样,有些地方的组装停滞在那里好几天了,就是因为某些材料缺了,这就是所谓的停工待料,这个停工待料是不是又浪费了很多时间?如果你们能在材料编号大全的基础上编制出生产计划,那么这个停工待料的情况就不会再出现了。“
写到这里,毕懋康突然顿住了,他不由自主的发出疑问:”生产计划?“
这个生产他明白是什么意思,计划又是何意呢?
朱慈炅听到他的疑问,紧接着解释道:”这个生产计划就是对今后一段时间生产的一种计量和规划,简单来说就是今后一年或者一个月要干多少活,怎么安排人去把这些活干完,比如朕要求明年生产两百艘超级战列舰,那么刨除最后在水上组装测试的时间,一个月最少要有二十艘半成品下水,怎么保证一个月能有二十艘半成品下水呢?各道工序需要多少人,要干多长时间,这些都可以计量出来,这里可以以工时为单位来计算,比如一百个人钉一层的甲板需要十天,一天工作时间是五个时辰,那么工时总计就是五千个,如果安排两百个人呢,那是不是五天就能完成?当然,朕只是举个简单的例子,总之把所有事情都量化成工时,就知道按规定的时间完成这些工作到底需要多少人了。“
说到这里,朱慈炅感觉自己的思绪都有点乱了,他停下来,喝了一口茶,仔细回想了一下,终于想到一个典型的范例,于是他接着解释道:”当然,光统计出工时并不能编制出合理的生产计划,还必须按一定的顺序将工作一件件编排下去,这就是所谓的工序,朕再给你们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安排人去山上载十颗树,工时是这样的,一个人背着一颗树苗上山需要一个时辰,十颗树苗总共就是十个工时,一个人挖个栽树的大坑需要两个时辰,十个坑总共就是二十个工时,然后一个人填一个坑的土需要半个时辰,十个坑总共是五个工时,然后一个人从山下提桶水上来浇树苗需要一个时辰,十颗树苗总共是十个工时,这样算下来总共是四十五个工时,如果计划的好,二十个人半天就能完工,如果计划不好或者没计划,二十个人一天都可能完不了工。“
朱慈炅又停下来喝了口茶,接着缓缓的道:”所谓计划的好,就是二十个人全部按时赶到山脚下,而所需要的锄头、水桶、树苗都已经全部备好,那么十个人先提着锄头上山去挖坑,另外十个人则背着树苗,慢慢上山,一个时辰之后,坑挖好一半了,树苗也上山了,这个时候背树苗的再下山去提水,那么再过一个时辰,坑挖好了,树苗放进去开始填土了,水也快提上来了,再过半个时辰坑填好了水也来了,浇完水就可以收工了。如果计划的不好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比如二十个人跑山下一看,没锄头,没树苗,没水桶,那么去找管事的把,锄头找来了,半天过去了,十个人先挖坑,两个时辰之后坑挖好了,树苗还没买到,他们总不能把坑填上走人吧,这一天是不是就这么浪费了?第二天,另外十个人把树苗背上来了,他们把树苗放坑里然后去提水,水提上来了如果填坑的人还没来,是不是又要等,他们总不能直接把水往坑里一倒走人吧?“
这是个比较有趣的小例子,众人想着等着填坑和等着浇水的人窘迫的表情都露出了淡淡的微笑,朱慈炅也在微笑,可他接下来说的内容却一点都不好笑,他继续道:”有点好笑是吧,其实东大营造船厂这种可笑的事情做的多了,比如说龙骨框架,需要用辽东的松木,朕看了一下第一批龙骨框架木方入库是在二月底,三月中旬第一批龙骨框架木方才被陆续领出去。朕知道,从造船厂下订单,辽东那边开始砍树伐木,再找船运过来,需要一个月左右,然后加工成木方又需要十天左右,然后将木方晾晒十天左右才能拿去用,也就是说正月十六造船厂下订单,到正式开工钉龙骨框架,中间差不多用了两个月时间,而没有龙骨框架,其他基本什么事都做不了,那么这两个月,造船厂大部分工匠是不是都和那十个等着填坑的和等着浇水的人一样,无所适从,坐那里干等啊?“
这下毕懋康等人笑不出来了,反而一脸羞愧的呆坐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
朱慈炅并不是想批评他们,所以,他紧接着安慰道:”朕并不是想责备你们,只是想让你们知道计划的重要性,你们想啊,去年那一百艘战列舰不可能是大年三十才完工的吧,朕知道,他们提前一个月就已经收尾了,只是等着拉出水道正式下海而已。如果有计划的话,他们十月份就应该向辽东那边下订单,等到十一月初,所有战舰都完工了,他们可以让人轻轻松松的把所有来年要用到的龙骨木方全加工好,放大敞篷里晾晒,这样到来年正月十六就可以立马领料开工,一天都不耽误,所以说做事要有计划,你们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啊?“
毕懋康闻言,由衷钦佩道:”皇上英明,微臣明天就让他们给材料编号,统计工时,编排工序,争取尽快把生产计划编制出来。“
朱慈炅点头道:”恩,能做好这一些,东大营造船厂的产量至少可以提高五成,但是要达到年产两百艘超级战列舰,还是差了一点,还要用其他方法来提高产量,朕再给你们举几个例子。“
前面朱慈炅说的内容众人都已经惊为天书钦佩不已了,竟然还有提高产量的方法,这皇上真是通神了!
------------
第十四卷 第七章 战舰翻倍
朱慈炅长篇大论了这半天,感觉嗓子都有点不舒服了,光喝茶已经压不住这种涩涩感,他决定换种方式来指导毕懋康等人。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