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八百就行了,你多拿了两百。”陆江说着,将另外的两百块钱还给了乔染。
“陆江同志,不能这么算。
你给我带了相机和胶卷,自己总归也得挣上一些吧,不能按本钱给你算啊。
这两百块钱,就当做是辛苦费,给你的酬劳了。”
陆江赶忙道,“不用。
我挣别人的钱就算了,你的钱怎么能挣。
给我八百就行。
另外两百你不用给我,要不然就是不把我当朋友。”
乔染没办法,只好应了一声,将另外的两百块钱收了下来。
买好了相机,乔染赶紧拿着相机回家。
刚拿到手,乔染就迫不及待的想要给孩子们多拍几张相片。
看着乔染拿回来的相机,江卫国问道,“哪儿来的?”
“能哪里来的,当然是买来的!”
“很贵吧?”
“嗯,还好,也不算特别贵。托陆江买的,一共八百块钱。”
江卫国听到,嘴角抽了抽。
这话估计也就只能从他媳妇儿嘴里说出来,八百块钱不贵了。
对于一般的家庭来说,八百块钱谁能一下子拿出来?
一个普通工人,两年的工资加起来,还不够八百的呢。
正是因为相机特别贵,所以是奢侈品,一般人还真舍不得用。
不过江卫国知道,自己媳妇儿和别人不一样。
他媳妇儿去一趟海市,倒腾回来的物资就能够赚个一万多块钱。
这么多钱,买一个相机还是绰绰有余的。
所以说来说去,还是有钱任性。
有钱了想要啥就能够买啥。
乔染买回来相机,江卫国自然没有反对。
以后给一家人多拍点照片留念,倒也是挺好的。
乔染拿回来了相机以后,很快给孩子们拍了照片。
孩子们看着相机,也觉得新奇的很。
接下来一段时间。
乔染有机会,还是过去了海市倒腾物资出货挣钱。
时间过的很快,眨眼之间,两年过去了。
到了七八年十一月,小岗村开始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实行,同时也拉开中国对内改革大幕。
这些乔染都是提前知道的。
不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后,也不是立马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而是逐步实行的。
乔染所在的地方,全面推行,估计还要等个两三年。
不过饶是如此,总归也是有盼头了。
如今生产队的人听到了动静,一个个也开始期待,什么时候能将这个制度推到本地。
要是实施了这个制度,大家的积极性能够得到很大的提高。
目前大家一起干活儿挣工分,不免会出现一些浑水摸鱼的,会影响群众的积极性。
同年十二月份,改革开放的序幕也开始拉开了。
不过,改革开放虽然开始,但是这时候只是探索时期,很多的事情要做好,还是需要一个时间过程的。
乔染倒是不着急,现在她还在沉淀时期。
这几年当了面粉厂的厂长,乔染也是受益良多,学了不少的东西。
以后自己开厂的话,也有经验了许多。
这几年,通过倒买倒卖,乔染倒是积累了不少的原始资本。
如今手里的钱加在一起,有几十万了。
如果以后自己要开厂的话,都不用去银行贷款,自己就能够把钱凑出来。
这两年,乔染也抽了两次功夫,去了一趟京都。
去了京都后,又买了四套四合院。
这样一来,手里一共就有了六套四合院。
就算以后自己投资建厂失败了也不怕。
回头老了,随随便便买一套四合院,就足够她和江卫国住上顶级的养老院。
七九年初,农历就是腊月,过几天快过年了。
年末,乔染和江卫国打算回生产队过年。
回去后,听生产队里人也在聊着大包干的事,都期待着什么时候这制度能够推行到他们这儿。
乔染知道,全面推行也要不了几年,很快就轮到他们这儿。
不过看大家的样子,便知道他们是非常的期待的。
不过也能理解。
作为老百姓,谁都想过上好日子。
大包干完全能够提高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江家这边。
乔染回去了以后,见蔡金花和江水生帮江爱英安排了一下婚事。
江爱英自打上次听了乔染的话,和那位男知青分手了以后,这次又找了一个对象。
以前江爱英想着能够嫁给一个条件好的城里人。
可是这一次,只想找一个对她好的,能好好过日子的。
至于家里条件差一点,倒是无所谓的。
男人对你不好,家里再有钱也没什么用。
江爱英放低了条件,在生产队找,肯定是能找的到的。
哪个男人家里